采访中,记者也同样发现了很多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现象和问题。
郑锋军告诉记者,一般没入合作社的农民种植规模都在百亩左右,每年土地承包费约为5万元,生产成本需要6万元。再买两台生产必须要用的二手农机,起码也需10万余元。如果贷款,利息是10%。年底若收获10万多斤水稻,按每斤1.3元收购价计算,能卖15万元左右,加上农机租赁收入,农民纯收入大概在几万元,而银行至少要抽走五分之一。这样算下来,合作社一年的生产需要百万元的费用一点都不夸张。“从银行贷款还是,因为和民间借贷比起来,银行的利息还算可以接受。”郑锋军说,他们也面临着如果粮食卖不出去,如何偿还贷款以及担保资质等问题。真金白银变成了粮食,可银行却是认钱不认粮。
农民生产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解决扶持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投入问题,已成为两大平原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点。同时,解决农民春耕前的种粮钱和秋收后的售粮,也成了改革试验区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让农民放下包袱,使农业合作社朝着现代化农业迈进。
记者随郑锋军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就是银行提供的与农业有关的金融产品非常单一,可操作性不高,而且担保手续复杂繁琐。郑锋军告诉记者,农民也曾经向银行寻求解决资金问题,但如果按照银行的办事流程即便办下贷款,很有可能就错过了农时。对此,多数金融机构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所谓的“规避风险”。
不改革传统农村金融体制与服务农业生产“两层皮”问题,就不能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制约发展现代农业。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另一种全新的“网贷”模式,北京金谷财富在黑龙江推出的“金融E路通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融贷平台,其中一款“农乐贷”产品,不仅利率很低,而且还实现了当天放款,并在抢农时、育苗、施肥、收获的几个阶段优先向农民放贷。农民可以用土地经营权或粮食、农具等灵活抵押贷款。
“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在农村很受欢迎。”郑锋军向记者介绍,他们一般是在向银行贷款后又继续放贷给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像一亩水田可以贷款550元,利息与银行基本一致,每亩再收30元服务费,相当于利率上浮5%左右。
“即便比银行利息高出5%,很多合作社也趋之若鹜。这些民营金融机构还提供了多种结算方式,比如没有现金偿还可以用农产品偿还、用合作社经营权作抵押等等,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可操作性。”郑锋军说。
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展以来,为黑龙江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黑龙江的农业生产也由过去的要素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从过去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经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