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叔正在启动收割机
家乡的稻田如今是荒的荒,废的废,如何才能降低耕地成本,提高村民耕地效率?这成了东源县曾田镇老农叶耀平的一块心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研发“收割机”。经过7年的研发试验,如今他的收割机已“修成正果”。在此,他希望借助媒体平台,争取早日把收割机生产出来,服务百姓。
触景生情萌生研发念头
叶耀平,53岁,东源县曾田镇人。今天记者在叶耀平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在源城区庄田村租的研发工作室,看到了叶耀平7年的研发成果——移动型水稻脱泥机(以下简称收割机)。据叶耀平介绍,这台收割机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收割小麦及稻谷,它重达200多斤,主要由拨禾苗轮、双打谷轮、柴油机等零部件组成。
叶耀平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会搞这个收割机研发,主要是有一次回老家,他看到家乡的田地已经荒废了不少,在家中耕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每到收割季节他们都非常辛苦。当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是有轻便的收割机,村民耕地不就方便很多?于是他就大胆尝试,开始了自己艰辛的研发路。
7次试验失败不言弃
经过7年的研发,花光了三四十万元的积蓄,叶叔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这台收割机
“本以为研发这个收割机很简单,没想到会耗费这么多年,还花光了几十万的积蓄才初见成果。”叶耀平告诉记者,他虽然早年曾从事维修电器工作,后来又跟着师傅搞装修设计,但文化基础比较低。
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为了能让自己的成果早日问世,叶耀平放弃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中。他在源城区庄田村租了一个工作室,有时灵感上来,在工作室里一忙就是好几天,饿了就吃饼干。刚开始,叶耀平是用旧的摩托车作发动机,但经过多次试验后,他发现这个动力根本不够用,并且存在漏谷、禾苗打不下去等缺陷,因此收割机一直没有推广。之后他在一个比较懂行的朋友的提醒下,改良采用了微型的农机作为发动机,并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试验效果非常不错。
为了能让自己的成果更加精良,他还特意到广州、广西等地取经。特别是在广西,他看到当地农民的打谷机非常先进,不用人工装袋及过滤,打出来的稻谷都非常干净,于是他又模仿在自己的收割机上安装上了鼓风机等设备,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2年,叶耀平揣着自己的梦想申请了实用新型移动型水稻脱泥机专利,并得到了批复。2013年他又参加了河源创富大赛,但当时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没能拿到名次。2014年,他再次参加了河源创富大赛,并成功进入了三甲。叶耀平表示,这么多年以来,他前前后后共试验了7台收割机,花光了三四十万元的积蓄,如今放在这工作室上的这台收割机是经过层层改良后的精品。
盼望推广惠民成果
为了研发这台收割机,叶耀平没少和家人闹矛盾,亲朋好友也劝他放弃研发,但他一直在坚守。为了养家糊口,今年叶耀平又操起了老本行搞装修,他一边研发自己的收割机,一边帮人搞装修设计。
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试验,收割机已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了,接下来,他会开着第8台收割机到田地里冲锋陷阵,帮助农民收割,做进一步试验。据他介绍,若试验成功,这台收割机可以抵得上10个人的劳动力。
叶耀平表示,如今收割机的研发已经非常成熟,接下来扩大生产,让他研发的收割机服务农民。为此,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发英雄帖,让对农机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合作生产,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