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傅的妻子用GPS测亩仪测量稻田的面积,他在不远处进行收割。
早晨7时,在玉州区名山街道太阳村,“稻客”已在稻田里忙碌起来。
“稻客”将收割机开下卡车准备工作。
7月9日早晨7时,在玉州区名山街道太阳村及附近村庄,成片的水稻已经成熟,一处稻田里,来自江苏的周文建师傅正坐在收割机的驾驶室里,熟练地收割着水稻,他的妻子在不远处用GPS测亩仪测量稻田的面积。
时下正值我市早稻收割的高峰期,在玉林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批从北方河南、江苏、安徽等各省千里迢迢赶来的“稻客”,开着收割机在稻田里为农民收割水稻,成为这时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仅靠本地收割机远远不够,流动的“稻客”便成了水稻机收大军的中坚力量。“稻客”原指手拿镰刀、扁担,专为他人收割稻子的人,如今,新时代“稻客”的装备变成了联合收割机。
“稻客”们大多都是以“夫妻档”的形式出现,丈夫负责开收割机以及搭载收割机的货车,妻子则负责看路、看田、测量、收钱、做饭、洗衣服这些细活。来自江苏的周文建夫妇就是这批“稻客”夫妻大军中的一对。周文建对记者说,做“稻客”要能吃苦,他做“稻客”已有7年,每年都会经过玉林。今年5月开始他开着小卡车载着妻子和收割机在老家江苏收割小麦,然后南下。他们通常以几对夫妇组队而行,以便相互照应,根据各地农作物的成熟时间,以广西水稻收割作为起点,一路向北,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直到抵达整个“收割季”的终点东北,辗转南北、风餐露宿,行程上万公里,及时将各地成熟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各类农作物收割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