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 陕西仅16.7%流入户种植粮食

   2015-07-16 每日经济新闻5260
核心提示: 7月14日,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公布调查结果,陕西省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只有16.7%的土地流入户种植粮食,且多为低价转入的土地。而在重庆,两年855家民营企业“下乡”,投资总金额超900亿元,其中7成资本投向了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
   7月14日,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公布调查结果,陕西省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严重,只有16.7%的土地流入户种植粮食,且多为低价转入的土地。而在重庆,两年855家民营企业“下乡”,投资总金额超900亿元,其中7成资本投向了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

 

  根据农业部经管司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上年底增长18.3%,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比重接近六成。

 

  流转土地“非粮化”严重

 

  城市工商资本进入乡村,以地租为代价,将土地连片流转而来,但与“天然”拥有土地的农户相比,其飙高的农业生产成本,迫使其不得不转向经济收益更高的“非粮化”种养殖。

 

  截至2014年底,全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03亿亩,比上年底增长18.3%,其中约10%流转入企业,流转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面积为2.29亿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6.8%。

 

  事实上,近三年来,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年均增速已经超过20%,大规模的资本“下乡”,利弊都很明显。

 

  据《光明日报》5月报道,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从实际运行看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有利有弊:一方面,工商资本可以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另一方面,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地,容易加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隐患很多。

 

  陕西调查总队调查报告显示,土地流转的确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多元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并对周边农业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日益严重的“非粮化”将影响粮食。

 

  “现在多数人认为,只要有钱,不怕买不到粮食,严重影响了粮食”,陕西调查总队在调研报告中表示,“为了提高收入,流入户中只有16.7%的户种植粮食,而且流转的土地基本是农户间代耕、务工农民转包、偏远地区低价转入的土地。”

 

  重庆市工商联近日发布数据,指出2013年至今共有855家民营企业“下乡”,投资总金额超900亿元,其中7成资本投向了现代农业、旅游等领域。据《重庆商报》7月15日报道,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彭光远介绍,城市资本到农村投资的重点是农村的种养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乡村旅游等,其中约有70%以上的城市资本下乡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以及旅游业。

 

  须防资本下乡排挤小农户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近两年来资本下乡猛然加速。

 

  “实际上,最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地方政府沿用招商引资办工业的思路,给予大量优惠政策,甚至强行流转农民土地,以追求所谓‘整村流转’的政绩,”一位农业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就造成工商资本与行政力量的结合,不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下几乎必然滑向‘非粮化’,而且挤压小农户生存空间”。

 

  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

 

  据今年5月《光明日报》报道,“为了避免农村出现大资本排挤小农户,避免出现土地的大规模兼并,避免大批农户丧失经营主体地位,必须对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采取慎重的态度。”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认为,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根据今年4月农业部等4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提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应通过利益联结、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等多种途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不排斥农民,不代替农民,带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5月的《光明日报》报道中,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为防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可能带来的风险,其租赁农地应通过公开市场规范进行,严禁工商资本借政府或基层组织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强迫农户流转农地,鼓励各地建立健全租赁农地风险保障金制度,用于防范承包农户权益受损。

 
标签: 流转土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