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堆肥、饲料化利用等也消化不少秸秆。”
——推动综合利用,要完善收储体系,落实好优惠政策
7月12日,界首市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粉碎后的小麦秸秆加入水和农家肥,最快8小时后,优质有机菌肥就生产出来。
“这样一台制肥机一天能"吃掉"40亩秸秆,生产8吨到10吨有机肥。”公司负责人胡中华介绍,秸秆制肥利润可观,原料加上人力成本在380元/吨,市场售价可达800元/吨到1000元/吨。
“高温堆肥、饲料化利用等也消化不少秸秆。”王建功说,午季全市小麦秸秆总量约29万吨,除粉碎还田外,还大力发展饲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和造纸、燃料等。
午季,各地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宣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已有15家典型企业,广泛开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化以及能源化利用;六安市已有秸秆成型燃料厂家近10家;桐城市与凯迪电厂签订了10万吨秸秆收购协议,并按照奖补办法,将315万元奖补资金提前预拨给电厂。
然而,目前几种主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均存在不足,难以大规模推广。
秸秆饲料产业前景广阔,却受制于技术、成本等因素难推广。“秸秆饲料主要采用氨化、青贮和微贮三种方式制成。根据地方实际,阜阳重点推广了小麦秸秆的氨化方式。”阜阳市畜牧兽医局专家彭绍军说,由于技术不太成熟,秸秆饲料适口性差,纤维含量高,不适合过多喂养。“要组织科研攻关,把秸秆中的不能消化的木质素降下来,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口感,降低成本。”
秸秆发电是消化秸秆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受制于收购成本,发电厂不愿收购。“农户清运秸秆费力费时不挣钱,也就不愿向收购点送秸秆。”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大姜村姜宏胜常年运输秸秆,他建议政府拿钱直接补助收购点,提高收购价格,这样拉秸秆的人就多了。
陈静宏介绍,虽然我省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上下了大力气,但秸秆量大面广,农村缺乏青壮劳力,农时不等人,秸秆收储体系仍难当大任。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在禁烧期间,被迫移出田间的部分农作物秸秆,无法运走就堆存在地头、沟渠和路边。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秸秆收储体系,支持各类秸秆利用企业、种植大户开展秸秆收储点(站)建设,广泛布点,做好“售”“收”对接。
“推动综合利用,要落实好秸秆加工优惠政策。”陈静宏认为,我省出台文件明确秸秆捡拾、切割、粉碎、打捆、成型等初加工,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免除秸秆初加工配变基本容量费,但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影响企业积极性,政策效力大打折扣。
“解决好出路问题,农民可以改变多年耕作习惯。”
——推广先进机械,优化扶持政策,发展规模经营
年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解决秸秆问题吗?“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抵制、不解,到现在的理解和认可。”刘军说,调研中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认为,秸秆不能再烧了。
界首在秸秆利用上起步较早,下力气较大。王建功表示,现在“禁”上问题不大,精力主要放在“用”上,经过几年秸秆还田,农民看到了好处,积极性比较高。
秸秆处理难题凸显,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机械化进程加快而来。“界首等地实践证明,解决好出路问题,农民可以改变多年耕作习惯。”陈静宏说,近年来,基层干部也从被动禁烧向主动禁烧转变,想尽办法开展综合利用。
为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我省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对小麦低茬收割、粉碎,每亩增加成本10-15元,多增加一次深翻或深旋,每亩增加成本30-40元。然而,现实中各地政策落实不一,有的甚至无法兑现,挫伤了农户和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政府出台政策不能搞一刀切,各地环境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专家表示,特别是财政补贴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对先进适用的机械要求越来越迫切,期待政府能够加大补贴力度。比如,秸秆过长,大豆、玉米种子会出现悬空“坑死”现象。专家支招称,小麦收获后,秸秆可不经粉碎处理,直接在麦秸带之间播种玉米。这就需要配套专业玉米播种机,播前能把播种行的麦秸秆拔掉。这类播种机价格昂贵,是普通播种机械的30倍左右,没有补贴的话农民难以承受。
参与禁烧的宿州市埇桥区顺河财政所干部孔庆祥建议,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购机补贴比例,从贷款、涉农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农民购买先进的收割机及粉碎机。
“当前秸秆还田发展比较快,但从农民反映看,还田费用比较大,财政补贴压力也大,必须拓展更多利用渠道。”王绍田建议,一方面要寻找更经济简便的利用方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市场化利用机制,让秸秆“生钱”,形成良性循环。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速,为秸秆利用提供了催化剂。”陈静宏表示,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产出比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会越来越广泛应用。未来,秸秆综合利用必将走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