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蔬菜生产费工费时,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当下,如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已成为京郊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3月,在北京市农机推广站的指导、扶持下,北京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成立了设施蔬菜农机专业服务队,对该村的蔬菜生产进行统一作业服务,开始了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尝试。近半年过去了,该尝试让机手们乐了,菜农们赞了。
千亩蔬菜村“逼”出机械服务队
“从2007年开始,河口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建设大棚460栋,成为名符其实的千亩蔬菜村,蔬菜生产、销售成为农民的主要收益。但近几年来,农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7月20日,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农机专业服务队主管何丽君告诉记者。
据介绍,由于蔬菜收购价格较高,近十年来,京郊大地上的许多种粮农户改种蔬菜。同时,在北京“菜篮子”工程的推动下,50个蔬菜千亩村相继涌现出来,蔬菜种植面积成倍增长,河口村正是其中之一。为发展当地蔬菜产业,近几年,河口村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下,逐步形成了种植品种、施肥、植保、采收加工、销售“五统一”的蔬菜生产模式,由村合作社统一购置种子、化肥和农药,并安排农艺人员免费上门为菜农指导科学种植方法,所产出蔬菜由合作社统一订单销售。虽然一段时间内,村里的蔬菜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机械化作业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多年来,河口村一直沿用传统一家一户的作业模式,以户为单位的蔬菜种植地块较小且分散,同时,蔬菜村里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落后,蔬菜种植大部分环节停留在人手工劳动阶段。眼看着大田作物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菜农们不免有些着急。”何丽君说。
为解决机械化作业问题,今年3月,北京市农机推广站以河口村为试点,尝试对劳动强度比较大的500余亩棚间露地种植进行了机械配备,包括大棚王拖拉机2台、深耕机2台、旋耕机2台、起垄机各2台,自走式移栽机1台、牵引式多功能铺膜移栽一体机1台。装备全部由合作社机手组成设施蔬菜农机专业服务队负责管理和使用,实现了耕整地、起垄、铺膜、移栽机械化作业。同时,推广站还指导服务队建成了120平米的农机库棚和35平米的办公室,制作了宣传栏,对农机具的功能参数、操作规程及农业机械使用标准进行宣传。如今,机械化作业的加入让河口村的“五统一”模式变成了“六统一”。
北京市农机推广站推广二室副主任刘晓明告诉记者,从蔬菜服务队成立开始,今年河口村500余亩棚间露地首次实现了耕整地、起垄机械作业;20%的地块实现了机械移栽作业。
5个人轻松干完30人的活儿
“根据河口村的气候和订单情况,每年棚间露天种植作物相对固定,4月种植辣椒,7、8月种植叶菜,12月种植生菜,无论哪种作物,完成500余亩的耕种收,一个作业季下来至少需要30人。”何丽君告诉记者。
那么,蔬菜机械加入后,棚间露地菜园生产需要多少个人作业呢?答案是5个。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口村精选出5名有经验的老机手组成农机作业队,负责管理全部蔬菜机械,作业季时,他们只需要驾驶着机器在田间行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了。
“起初我担心5个人完不成任务,但在我看过蔬菜机械的作业效率之后就放心了。”58岁的老机手石喜迎是服务队的队长,经过4个多月与新机具的磨合,他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就蔬菜种植来说,过去菜地里旋耕、起垄、铺膜、铺管、移栽、覆土和浇水这些工作,1亩地至少需要3个人,其中仅铺膜一项就需要3个人同时作业2小时,完成全套得用一天时间。而现在我们用大棚王拖拉机配套牵引式多功能铺膜移栽一体机,铺膜、铺管、移栽、覆土、浇水一次性完成,两个人驾驶一台机器,只用3小时就可以轻松作业1亩地,一机多用,减少进地次数和作业环节,大大缩减人员投入。”不仅如此,使用移栽机后,作业质量得到了提高,栽植优良株数可达80%以上,株距合格率为,作业效率比人工移栽提高11倍,作业成本可降低250元/亩。
“蔬菜机械化是对菜农们过去生产方式的一次颠覆,需要菜农们在农艺和农机具应用方面做出改变。”北京市房山区农业机械研究所农机推广人员杨超告诉记者,“在栽培方面,蔬菜机械化作业对育苗高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蔬菜苗高不能超过20公分,否则无法进行机械化移栽。另外,由于移栽机的投苗频率是有限的,如果超过极限,操作者就会感到紧张,出现漏栽的现象,对于新手来说难于掌握。因此,育苗和移栽两个难关很不好过。”
面对难题,何丽君表示:“育苗高度问题其实并不是难点,只要控制好水分管理,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但农机操作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有专人指导了。”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农机推广站在组建服务队的同时,也为他们配套了一支由专业农艺人员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组成的“教学队伍”,方便机手们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在新机具进村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这些技术人员来做了4次专门指导,现场出现疑问,他们马上耐心讲解,这让我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石喜迎告诉记者。
石喜迎对自己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打趣地说道,“我发现合作社里属我们机手挣得最多,而且操作和保养机具的工作很轻松,一个月收入可以达到4500—5000元,不接触农机的社员只能拿2000—3000元。”
自从蔬菜机械进驻河口村,全村蔬菜种植步入正轨,从辣椒和叶菜长势上来看,这一季预计增产10%左右。何丽君说:“今年蔬菜服务队作业还处于免费试运行状态,明年机械和技术相对成熟后,会适当收取费用,农户都表示可以接受,相信村民以后会越来越依赖机械化作业。”
机械依赖度与推广度双升
从陌生到熟悉,从初探到依赖,机手和菜农的农机情结日益加深。如今,河口村的菜农们遇到生产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么机械可以解决。杨超认为,对于农机推广来说,农户对农机和农技的认可度是其关键因素。“蔬菜机械化在河口村首战告捷,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的蔬菜生产问题,同时为其他地区的蔬菜机械化推广开辟了先河。房山区农机推广部门下一步将在其他蔬菜村推广河口村模式。”杨超透露。
初探成功更加坚定了河口村的蔬菜机械化的道路。何丽君表示,随着机手和菜农们的农机化热情高涨,河口村下一步将配备更多的机械,从三方面继续大力发展蔬菜机械化。一是建设一支植保队伍,购置一批自走式风送喷雾机或悬挂式喷雾机,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节约用水量;二是增置空间电场防病除雾设备、声波助长设备和温室环境因子自动监控系统等物理农业装备,以提高蔬菜产量;三是强化产后管理,安装省力轨道运输车,运输果菜和农用物资,程度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保证温室采收作业质量。此外,还可集成施肥、喷药以及采摘等多种设备,满足温室多种作业需求。
据刘晓明透露,为满足菜农需求,北京市农机推广站下一步将根据示范园区日光温室面积大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引进10台套空间电场设备、10台套声波助长设备,4台设施深耕机,提升温室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民收入。
记者观察:“规模化”呼唤机械化
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各环节的机械装备技术难题正在逐一破解,除收获类机械外,各种大棚拖拉机、自走式移栽机和旋耕起垄铺膜一体机等设施装备陆续上市,菜农们对机械化作业的呼声很高。然而,就是在这种看似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然在低位徘徊。北京市房山区河口村的蔬菜机械化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京郊地区利用几年时间建立千亩蔬菜村,将适合蔬菜种植的地区以村为单位集中起来,统一进行蔬菜连片种植。同时,再以村为单位实行种植品种、施肥、植保、采收加工、销售等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生产,为蔬菜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机械化发展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农机推广部门通过成立蔬菜生产农机专业服务队的方式来推进机械作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农机装备发挥效益,也必将给菜农带来直线上升的收益。利润是菜农转变耕作方式的重要因素,面对鼓起的腰包,相信不仅是河口村的菜农会继续购置机械,连周边的蔬菜村也会跃跃欲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具使用指导方面,北京市农机推广站选择了让农机和农艺方面的专家同时对机手进行教学,无论机手遇到机具方面的问题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都能时间询问相关人员,使农机农艺实现了完美融合。
当然,在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机具价格较高,菜农购买力弱。长期以来,机械在蔬菜生产中处于“配角”地位,虽然更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但受产能影响,机具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多数菜农们难以承担蔬菜生产机械的购置、使用和维修费用,使部分地区陷入“有机无市场”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在机具购置上进行补贴外,还需要农机推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指导。
二是蔬菜机械化尚未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相比大田粮食作物,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发要更为复杂。蔬菜种植种类多,且地区间种植习惯差异较大,导致蔬菜种植从整地到播种、移栽都缺少统一的种植规范,甚至造成不同地区所使用的机械结构也略有不同,更甭提农机农艺融合了。因此,需要农机和农艺部门保持沟通,针对不同蔬菜种类的农艺要求以及不同地区土壤、气候条件,制定出系列化的种植规范,并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对照各个系列的农艺参数进行机具适配,最终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是蔬菜种植未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蔬菜主产地平均每家菜农自有土地面积不足5亩,且各家各户之间不能形成连片种植,如此小面积的种植规模给机械化作业带来压力,蔬菜生产机械的优势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各地应促进土地连片经营,只有在规模化种植下,才能对机械化生产产生较强的需求。
链接:设施蔬菜的装备选型
◇温室
当下,许多蔬菜种植会选择使用节能日光温室。白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日光温室塑料薄膜,把能量送入温室内,通过加热、积热、蓄热,使室内气温上升;夜晚,覆盖草苫、 纸被等保温材料,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依靠“温室效应”满足室内农作物生长所需热量。日光温室实际上就是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其特点就是限度地获得和保护太阳辐射能,在冬季不加温的条件下生产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满足市场要求。日光温室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冬春季北方蔬菜瓜果等的供应情况,既减少南菜北运的运行成本,又富裕了当地农民,缓和了由于加温温室生产上存在的矛盾,还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对农作物的煤气污染,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被誉为北方的“绿色工厂”和“绿色银行”。如今已广泛运用于蔬菜生产、花卉盆景、水产养殖、果木育苗、禽畜饲养、观赏农业及工厂化育苗等领域。
目前,日光温室可分为以下三类:
节能日光温室
节能日光温室作为我国保护地生产发展的制高点,它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益、高技术,并具有一定风险的工程。各地起步不一,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传统的日光温室
传统的日光温室普遍存在着温室低矮、采光差、温度低,室内支柱林立,不利于生产操作;土墙、草泥、竹木结构,质量差,寿命短,建造费工费时,土地浪费严重;覆盖前屋面的草苫、纸被重量大、强度差、怕雨雪、易腐烂、寿命短,质量不稳定;每日人工拉、放草苫,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和不足。
新型节能日光温室
以轻质保温材料做墙体围护,采用轻型无柱式钢架衍架,新型复合保温被做覆盖,卷铺机构实现保温被的整体卷、放作业,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外型美观,采光好,保温性能优,室内作业方便,易于耕作,造价低等优点,被专家们誉为“我国节能日光温室技术的新突破,部分技术已到国际先进水平”。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与其它覆盖材料相比,具有质地轻、价格低、透光和保温性能优良、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因而成为我国目前设施农业中使用面积的覆盖材料。从结构性能上分有普通膜、防老化膜、长寿膜、多功能复合膜等。从树脂原料上分有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PVC)膜、乙烯—醋酸(EVA)膜、聚烯烃(PV)膜等。
聚乙烯(PE)膜
具有密度小、吸尘少、无增塑剂渗出、、透光率高,适用于做各种棚膜、地膜等优点,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农膜品种,其缺点是保温性差,使用寿命短,不易粘结,不耐高温。
聚氯乙烯(PVC)棚膜
该膜是在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增加柔性)压延成膜。其特点是透光性好,能阻隔远红外线,保温性强,柔软易造型,好粘结,耐高温日晒,耐候性好(一般可连续使用一年左右)。其缺点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增塑剂析出,吸尘严重,影响透光;密度大,一定重量棚膜覆盖面积小,成本高;不耐低温,残膜不能燃烧处理,因为会有有毒氯气产生。可用于夜间保温要求较高的地区。
乙烯-醋酸(EVA)膜
一般使用厚度为0.10—0.12毫米,在EVA中,由于醋酸—乙烯单体的引入,使EVA具有独特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弱极性使膜与防雾滴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从而使薄膜保持较长的无滴有效期;保温性能高;耐低温、耐冲击,不易裂开;粘结性、透光性、爽滑性都强于PE膜。
京郊蔬菜大棚里的农机身影越来越常见
2015-08-06
《中国农机化导报》6480
核心提示:蔬菜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蔬菜生产费工费时,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当下,如何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已成为京郊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 逆向开发、抄袭模仿……农机产业如何破解“高端之困”
- 冠军占比近3成,洋马第三久保田第九,江西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冠亚军占比近3成,安徽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冠军久保田独占市场近4成,黑龙江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十月金秋共襄盛会——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新闻发布会(湖南)在长沙召开
- 韩俊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 《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
- 关于印发《2024年“三秋”机械化减灾减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 [人民日报] 加力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补充通知
点击排行
- 25831抢先看!2000+家企业同台展览都有什么好看的?
- 17782盛会有约,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精彩观展
- 14143冠军占比近3成,洋马第三久保田第九,江西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139242024中国国际农机展的10大期待:深度探索与未来展望
- 13835冠亚军占比近3成,安徽10大插秧机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13756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佳木斯召开
- 13627韩俊在广西调研
- 13608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期会议活动
- 13429我国首套胡萝卜无人收获机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