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政策性农险试点开始,湖北省在涉农保险上除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实现突破外,湖北保监局、省农业厅等职能部门联合保险机构,结合地方实际和农民需求,创新水稻产量险、生猪价格指数险、小龙虾(种苗)养殖险等险种,充分发挥了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有效地增强了湖北省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农业保险对“三农”发展意义何在?保险机制成效几何?面临新问题,如何拿出新办法?带着上述问题,28日本报对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焦泰文进行了专访。
记者:农业保险作为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农业保险对解决湖北省“三农”问题意义何在?
焦泰文: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特别是在现阶段,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一场大灾大难,就会给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湖北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高温热害、低温冻害、暴风暴雨、病虫灾害发生的频率比其他地区高得多。一旦受到大的自然灾害,不仅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将影响其它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分散、化解现代农业经营风险,有利于提高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缓解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难题。
记者:省农业厅在运用保险机制,推动“三农”发展上取得哪些成效?
焦泰文:一是做好已开办险种的保险工作。自2008年湖北省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湖北保监局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业务指导,协助保险经办机构做好承保、理赔等相关工作,积极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规范发展,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受益农民不断增多,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湖北省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扩大保险试点险种工作。湖北省是重要的油菜、棉花生产基地,开展油菜、棉花保险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减轻因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有效化解生产经营风险,促进相关产业稳步发展。但是,相对于全省种植面积,试点范围还太小,我厅和保监局、保险公司一道,组织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向省政府专题请示扩大试点范围。
三是认真组织调研提高保费标准。随着农资价格和机械作业工价大幅上涨,农业种植养殖成本逐年增加,为保障农户农业生产的物化投入,2014年5月,我厅会同省财政厅、湖北保监局和保险经办机构组成联合调研组,赴襄阳、荆门对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向省政府提出了将水稻政策性保险金额提高到400元/亩等建议。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将水稻保险保额提高到400元/亩、保险费率降为6%等建议。
记者:下一步,省农业厅在“新国十条”、“省九条”实施背景下,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焦泰文: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需要保险的支持来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农民是一批特殊的群体,需要保险的支持来分担灾害的损失。发展农业保险是中央一项重要的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已经深入民心,深受欢迎,因此这项政策应该坚定不移,只能加强,不能弱化。
特别是中央和省分别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意见,为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2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湖北省农业保险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上进行了批示,我厅提出了推进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五点意见:一是提高水稻保险保额降低保险费率;二是开展政策性油菜棉花保险;三是增加主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险种;四是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五是尽快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配套政策。这些意见和建议已获省政府认可同意。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省财政厅、湖北保监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农业生产的业务指导工作,协助保险经办机构做好承保、理赔等相关工作,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积极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省农业厅将在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标准、扩大试点覆盖面积和增加险种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推进湖北省农业保险工作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