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技术有了 政策跟上

   2015-10-10 京华时报 作者:孙博宁6440
核心提示: 秸秆焚烧是几乎每年都会“上演”的戏码,尽管多地早已下了“禁烧令”,目前的技术也已达到深层发掘秸秆潜在价值的水平,但由于农民意识不深、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秸秆焚烧依然屡禁不止。有观点指出,处理秸秆,不但要有技术,政策、补贴也要跟上。
   秸秆焚烧是几乎每年都会“上演”的戏码,尽管多地早已下了“禁烧令”,目前的技术也已达到深层发掘秸秆潜在价值的水平,但由于农民意识不深、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秸秆焚烧依然屡禁不止。有观点指出,处理秸秆,不但要有技术,政策、补贴也要跟上。

 

   

 

  近日,京津冀地区遭遇重度雾霾天气,焚烧秸秆制造的污染物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环保部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376个,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值得玩味的是,这些省份都制定了严格的“禁烧令”,甚至有领导干部因督察工作不力而被处分。

 

  秸秆焚烧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去公众对其负面影响的认识不足,随着近些年雾霾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痛点,秸秆焚烧也沦为了众矢之的。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有很多媒体报道聚焦秸秆焚烧的话题,地方两会和两会也提供了不少解决方案。但从治理效果来看,“禁烧令”并不是解决秸秆焚烧难题的良方。

 

  从媒体报道可知,各地颁布的“禁烧令”主要包括两项举措:一是对地方政府罚款,比如今年夏天,河南周口就因秸秆焚烧而被罚了4100万元,驻马店被罚了3900万元;二是对领导干部问责,比如河南周口规定“发现一把火,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就地免职”,安徽合肥则规定对秸秆禁烧执行不力者将“一票否决”。

 

  之所以认为“禁烧令”不是解秸秆难题的良方,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带有行政色彩的强制性禁令,虽然看上去很有威慑力,在现实中却容易遭遇变相抵制。一方面,将治理秸秆难题的希望寄托于地方官员,不排除某些地方官员会为了保住乌纱帽而以极端手段推行“禁烧令”,甚至可能重蹈“周口平坟事件”的覆辙。

 

  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并不买“禁烧令”的账,因为直接在田地里焚烧秸秆省时又省力,还能生产草木灰作为肥料。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农民即使白天不焚烧秸秆,也会趁天黑偷偷地付之一炬。虽然很多省份都出台了“禁烧令”,但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秸秆焚烧火点比去年同期增加16.41%,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从本质上说,禁止秸秆焚烧的核心是“堵”,而以往的公共治理经验表明,更有效的治理方式应该是以“疏”为核心。具体来说,应该扫清“秸秆还田”的路障,想方设法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尽可能地用新技术变废为宝。当农民从“不敢烧”转为“不愿烧”“不舍得烧”,何愁那些秸秆会成为令人头疼的“雾霾元凶”?

 

  事实上,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发掘秸秆的潜在经济价值的手段已经比较成熟。比如,用秸秆发电、制造建材、生产可再生生物油等,都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再比如,切碎装置和腐熟剂的使用,也能更好地让秸秆转化为肥料。如果政府真想破解秸秆焚烧难题,就不能为图省事一禁了之,而应该加强技术扶持、财政补贴、宣传引导等,让农民从秸秆多元化利用中获益,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标签: 秸秆焚烧 政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