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期间,工信部与中国内燃机协会共同举办的“2015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拉进了内燃机再制造的范畴,多位领导、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绿色制造离不开内燃机再制造
绿色制造技术,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回收处理等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的重点方向包括:生态设计,可持续制造,资源效率优化。
权威报告显示,制造业是的资源使用者和环境污染源,每年约产生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有害废物,占全球污染物总量的70%以上。以中国式再制造闻名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佩京认为,再制造可使废旧机电产品中蕴含的价值得到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途径。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在当前经济如此徘徊的形势下,许多新机(以内燃发动机为例)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局面,再制造产品会不会对新机市场造成冲击?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再制造恰恰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一种补位或补充,它的实际作用是更好地协调了新机与再制造产品的共同发展,为已经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况且,目前市场上再制造产品的总体规模还很小,不仅不会对新机市场造成冲击,还能从存量市场上继续提升用户的忠诚度,是一项多重利好的产业。
总体而言,作为绿色制造中的一环,再制造产品的品质与性能不低于原有新品,而成本仅是新品的50%,同时可节能60%,节材70%,减少排放80%。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再制造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途径之一。
应建立三个层次的技术标准
对于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的再制造产业而言,近几年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缺乏相应的标准已经成为制约行业继续前行的阻力。史佩京介绍,欧美等发达已相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再制造技术标准、法规和指令体系,并对再制造产品品质保证有严格要求。而目前国内的再制造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界对再制造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企业的技术积累也较小。再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资质管理等方面标准缺乏,制约了再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
史佩京认为,要发展我国的再制造产业,需要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再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标准。但他也强调,无论再制造的技术和步骤如何,再制造产品都必须在产品质量、性能、耐用性和售后服务上达到与新品一样的水平。
面向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机床、工程机械等多行业、多层面的再制造产业链标准问题,史佩京表示,应将再制造标准划分为“跨行业共性技术标准、重要行业共性技术标准以及重点产品共性技术标准”三个层次,来解决多维复合、不同行业的共性与个性化标准化需求等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再制造发展大方向
对于内燃机行业的再制造,负责主管再制造事务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葛红介绍,经过近几年协会与相关部委、相关企业的协同合作,内燃机再制造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具体工作也在按照《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从未来发展目标看,“十三五”期间,内燃机再制造将依靠合作模式多元化、产业资本多元化的思路,在绿色清洗技术装备、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油改气”排放升级以及燃油喷射系统、增压器、后处理系统等多个内燃机再制造项目上重点发展。至“十三五”末期,全行业将形成40万台整机再制造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将达到350亿元,配套服务产业达150亿元,实现年节约金属45万吨,节能40万吨标准煤,降低终端消费者使用成本120亿元。
中国制造2025已经明确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方向,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郭丰源表示,强调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也将在相关协会和各相关企业的配合下引导实施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
从事内燃机再制造政策研究多年、现任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的刘文强表示,国内大量的机电产品保有量和每年新增量使得再制造成为必须考量的一项产业,下一步在加强产业联盟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强化整个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同管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与再制造产业的结合,希望各相关部门与企业在逆向物流等再制造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以期更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指出,协会将按照2025装备制造-绿色制造的要求,从构造绿色制造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家园、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等多方面全力开拓绿色制造产业。在内燃机再制造领域,采用损伤修复及表面强化等关键技术,优选工艺流程,提高和完善再制造产品检测技术和装备,建立健全有利于旧件回收的市场体系,开展内燃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