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是区别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本标志”。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视为农业领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点,农业机械是引发这场革命的关键要素,从而也是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阐述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把弱小的、农业生产率很低的农业,改造成运用现代生产要素的、具有高生产率的现代农业。也说明生产要素状况是核心问题,而农业机械是现代生产要素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因素。日本的早见雄次郎和美国的弗农·拉坦对1880年至1960年间美国农业发展的合作研究成果,得出80年间农业机械化在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在70%以上的结论,从而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因为这80年,正是美国农业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实现农业机械化转变的80年。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基于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农业发展和食物,从实证方面证明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关键因素。
作者跟踪上20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并对比分析,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农业大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都是农业强国。表现在这些的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都<5%,单位面积拥有的拖拉机数量较多,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在2万美元以上,高的已达6万多美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多数比人均GNP值还高,或者相近。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显示出明显的强势地位。而还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农业大国,农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多在30%以上;单位面积拥有的拖拉机数量较少,中国是1888台(其中大中型466.6台、小型1421.2台);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除中国外,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都不到3000美元,中国2014年为4128.30美元,而且比人均GNP低很多。这些占用和耗费的农业资源很多,但投入产出效果低。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及单位面积拥有的拖拉机数量看,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很低的。可见,不同的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我国2000年以来,随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单产特别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2014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2000年的6倍多。因此,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阶段,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大农业机械要素投入,减少人力劳动要素投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及品质我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是付出巨大代价的,可持续保障粮食和食品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要素配置方面仍十分脆弱。特别是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在用水方面,我国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比先进水平低0.2个百分点,粮食主产区实际用水量普遍超过水资源可持续的利用量;在化肥利用方面,我国的粮食产量占的16%,然而化肥用量占的31%,使用强度是平均水平的2.7倍,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造成的污染成本超过了增产的收益;在农药利用方面,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利用率却不到30%,单位面积使用量是平均水平的2.5倍;在塑料薄膜使用方面,每年使用约为240万吨,但能回收的不到140万吨。我国粮食增产基本还是走要素投入的老路,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我国在田间管理(施肥、植保)、产后处理等方面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水田施肥机械缺乏,田间植保大多还是采用简易背负式植保机械;机电灌溉、机械植保水平仅为40%,机械深施化肥水平也仅为20%;粮食产后烘干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机械烘干水平仅为15%,大部分粮食产地处理仍然采用自然晾晒方式。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机械有效供给不足,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直接导致农田土壤、水源、面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粮食收获后采取自然晾晒、烘干不及时引发的污染、霉变,不仅造成粮食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粮食品质。
2015年7月1日我国正式通过并实施的《法》明确提出健全粮食保障体系,把粮食上升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机械化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现代农业机械已不仅仅是替代人畜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影响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影响现代农业组织化、社会化进程,影响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而影响农业生态和农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