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甘肃定西:农机合作社发展背后的思考

   2016-01-25 甘肃省定西市农机局 王瑞军 苟广斌 刘佳丽8360
   茂丰农机合作社在运行两年后,去年该社负责人主动请缨,为西巩驿镇小流村、寺坪村两个贫困村免费提供500万元药材籽种,为两个村精准扶贫贫困户免费播种,年后统一订单回收,为西巩驿镇两年后实现整体脱贫探索出一条路子。不仅带动贫困户种植药材,增加收入,也保证了药品在种植、管理、挖掘上的标准化、机械化操作。

 

  无论是高满义的“高精”路线,还是康学林与农户面对面的操作方式,都是农机合作社提升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做出的实践。他们都把创新当做灵魂、把发展作为方向、把双赢看做目的。而实践也证明,他们所做的,恰恰是单家单户无法实现,也是真正从提高单产、提升品质,为定西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实现质和量同步跨越提供了可能和实践。

 

  两年间实现全县全覆盖,微改革助力合作社发展

 

  临洮县推行28项微改革,首当其冲条就是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临洮县的父母官和当家人,县委书记石琳在调研中,面对农村大量小型农机具闲置、无人耕种土地现象,他意识到整合农村资源、以发展合作社解放劳动力、优化农资配置是势在必行的改革方向。

 

  县上为了实现农民种粮增产增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实现全县农业机械化,从种粮大户入手寻找突破口,多渠道多方位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推广服务,2014年3月,峡口镇普济寺村书记陈得军成为全县最早的一个积极响应者和使用农机的最早受益者,同时也成为临洮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并发起组建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得军农机合作社,为临洮县农机规模化发展选准了突破口,找到了切入点。

 

  在得军农机合作社,陈得军和记者拉起家常。他说小时候家里养着两头大骡子,家中的60亩地,要整整花上一个多月才能犁一遍,光是喂养骡子,就得拴一个人力。现在深松机开进地里,60亩地有两天时间就轻轻松松耕作一遍。陈得军说,自己有三个子女,可是三个孩子连自家有多少亩地、地在哪里都不清楚,更别提进地劳作了。现在他把在兰州开饭馆的儿子儿媳叫回了家,和他一起管理合作社,儿子现在也是合作社的机手。陈得军开玩笑说,要不是开着这些体面的大型机械,还跟在骡子屁股后面种田,哪个年轻人还愿意下地。他感叹,没有机械化,种田真正行不通啦。

 

  虽是一句玩笑话,却是现在农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拿临洮峡口镇来说,该镇属于临洮县东北部干旱山区,耕地面积67550亩,人均4.3亩,和其他山区乡镇一样,全镇大部分强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者不到一半,一到农忙时节,不仅经常外出务工的人员出不去,即便留守人员也因为地多人少,无法按时完成耕种作业,造成“两头受损”。

 

  农产品比较效益低也让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不如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效益高,以种一亩玉米为例,产玉米450公斤,收入945元,种子、化肥等物耗350元左右,请人犁地、播种、收获等费用400元左右,亩平均收入190元左右,即一个劳动力种一亩玉米的净收入190元左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从种地获取收益对于一些农民来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合作社成立后,陈得军吸收了8个大户,农机具也发展到34台套,一次性配齐了深松、旋耕、覆膜、挖掘等机具,开始为周边上营、站滩、辛店、新添、衙下集、榆中新营等6个乡镇开展作业。农民还可以和合作社预约签单,需要种植什么作物、需要产前、产中或是全程托管服务,签单后就可放心外出务工,其他事宜交给合作社即可。站在田间地头观看机械作业的农民对这些大型机械打心眼里欢迎和喜爱,很多人感慨,种了一辈子地,机械化种地还是好,这么先进的设备还是头一次见,要不是有合作社,这些“大家伙”哪一家能买得起用得起?

 

  去年,普济寺社农户赵怀峰还给合作社送来一封感谢信。赵怀峰一家7口,供着三个读书的孩子,家中两位老人都已经年近八旬,家中就他一个劳力。去年大旱,家里的54亩地眼看无力耕种,赵怀峰只好和妻子撇下地外出务工。谁知等两口子过年回家,才知道54亩地合作社都给他免费耕种了,还给他无偿分了许些马铃薯和其他农作物,让他全家人都感激不已。

 

  陈得军不但为农户提供价格合理优质的农机服务,还先后将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收到公司担任农机手,平均每户能增加收入2万余元。在服务精准扶贫户时,合作社对每户每亩费用都实行减免10元的优惠政策,对一些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陈得军本人亲自为他们作担保贷款,合作社吸收贷款入股,每年直接分红3500元,为这些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带来了直接收益。

 

  合作社不但为农民提供优质便利的田间作业服务,还定期不定期开展农机农技方面的培训,周边乡镇先后有2000多农民参加了培训。今年6月中旬,县上还在合作社和峡口镇庙湾村马铃薯千亩示范点现场进行农机具培训使用;8月份又组织50名合作社成员,重点围绕农机经营、实用技术、驾驶操作、农机维修、生产等内容开展培训,上午学理论,下午直接上机操作,面对面、手把手的直观培训大大提升培训效果,也为县上开展农机农技培训提供了场所和平台。

 

  在采访今年成立的几家农机合作社时,他们都说县上的扶持力度很大,在购置补贴中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将合作社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基于各项给力的政策扶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临洮县农机合作社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短短两年间就发展到36家,除一个乡镇目前尚不具备成立合作社的条件外,基本实现了全县全覆盖,覆盖率达到了18个乡镇的94.4%。而且在不断完善规范化发展中,还淘汰了一部分“空壳合作社”,更好地发挥了现有合作社的服务效能。据了解,全县农机合作社服务农户达18408户,作业面积6.78万亩,作业收入达360.88万元,为全县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实现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双赢。

 

  在采访中,还有很多充满“乡土”味的故事:有的人年只是雇佣机手,负责驾驶,因为看到甜头,第二年便买新机入股,成为合作社的合伙人,雪球越滚越大,实现抱团发展;有的机手开着深松机进田作业,常常被农民围个水泄不通,家家烹鸡待客,只为能抢到能干的师傅,诚心留下“铁疙瘩宝贝”为自家地里耕作一番;一个个故事背后,都是定西市发展“一乡一社”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农机合作社正是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才深得农民群众之心,因为它做到了春耕、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季节政府“统”不了、村委“包”不了、农民“干”不了的抢墒、抢种、抢收等农业生产难题,又解决了农业季节性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撂荒等问题,既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又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曾几何时,定西农民的口头禅是“养羊为擀毡、养鸡为换盐,养牛为耕田”,而“以机代牛”的时代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而今却是“家家有农机、户户小而单、平时在家闲,忙时用几天”。农民嘴里几句顺口溜,成为时代变迁和发展的生动写照,从以机代牛,到单一小型农机具自给自足,进而到现在又无法完成耕作需要,因其耗人力、效率低、成本高、收益差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而农民单家单户又无法实现大型设备的投入,或者说也有可能带来另一种层面上的资源浪费。可以说,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联系起来了。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时提到,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专业性服务组织,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逐步遍及我市,目前发展成立100个,入社成员640人,服务农户数3.4万户,合作社承包(流转)土地2.45万亩,作业服务面积30.05万亩,积极创建符合市情的合作社模式,目前,发展出“大户联合型”“能人带动型”“企业领办型”“村级组织创办型”等模式,并结合村社实际,开展“订单、托管、租赁、流转”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化作业服务,涵盖了农机作业的全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市初步构建了以合作社为龙头、农机作业服务队为纽带、农机大户和购机补贴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人才、资金、技术集聚的有效组合;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了量的发展向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由原先发展动力机械相配套机械、由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升了全市农机化整体水平,有利于广大农作物种植规模,降低种植成本,为产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使广大农民从依靠劳动致富逐步走向依靠农机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同时,农机合作社已然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政策,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机干部缺乏、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成为了对农民和农机手培训管理的有效平台,也成为对农机公益性服务功能的有益补充,真正发挥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感觉到,农机合作社在全市近两年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组织不规范,内部发展动力不足,造血功能低下等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予以解决和完善,使之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部分合作社规模小,多以机械入股为主,机械设备单一、于耕种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经营者思想滞后,管理机构也不健全,运作不够规范。政府层面在今后如何引导扶持、在政策上予以怎样的倾斜,如何更进一步扩大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规模,都值得做深一步地思考。

 

  采访手记:

 

  接到此次采访任务,心中多少有几分茫然,主要源于对采访内容的空白。农机合作社,这个事物之名和其本身发展的热度,是近两年内才骤然升温,其得以发展的大背景、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在定西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一无所知,我不知道该从哪里找出切入点。

 

  市农机局副局长韩鹏飞在采访的路上对我泛泛地谈了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原因、发挥的作用以及此次采访的初衷,让我从宏观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在心中勾勒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随着深入到三个县区的十多个农业合作社,我也一步步走进了采访的重点。

 

  从倾听到信服、从信服到思考、从思考到疑问,我的思路也开始发散开来。小小的农机合作社,背后却涵盖映射出许多当下亟待解决也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土地撂荒、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农二代”不愿从农、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业的发展方向……

 

  而恰恰,这些问题又落在了一个点上,那就是农机合作社已然成为了一个顺时而生的产物,它成为有效承载和发挥效能的平台和有益补充,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特别是在定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与实现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实践中形成了有效而又完美的对接。

 

  定西被全省列为开展扶持发展“一乡一社”试点,既缘于全市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更缘于政府层面高度的重视和强有力的助推和扶持以及探索出的一条符合市情的模式和路径。

 

  采访中,除了看到合作社发展的欣欣向荣之喜人态势、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其发展的巨大空间以及势在必行的发展态势,更多的是对其规范化管理、有序健康的发展以及更大程度的发挥服务三农、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思考。

 

  看似蓬勃发展的合作社其实才迈开了发展的步,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如何用长远、科学、发展的思路经营和拓展;作为政府层面,如何更好地助推、扶持、监管;作为合作社本身,如何规范、有序、规模化发展,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标签: 农机合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