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中联重科农机用户任涛:“谷王”圆梦记

   2016-06-30 人民网-安徽频道3900
核心提示:十几年前,安徽省涡阳县高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涛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每到农忙时节,家里

十几年前,安徽省涡阳县高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涛和大多数村民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每到农忙时节,家里种的十亩地几乎牵动了一家老小的全部精力,“那时候种地还主要靠人力,非常辛苦,家里的劳力一起干,种地要10多天,收割要将近半个月,晾晒还要2-3天,常常头顶着大太阳,累到说话都没力气。”当年的情景仍常常浮现在任涛的脑海中。

如今,当年情景不在。任涛创立的农机合作社帮助村民实现了规模种植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彻底改变了旧时面貌,“1000多亩田地,从收获、烘干、售卖,到播下种子,一周时间绰绰有余,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社员刘仁海感叹道。

现在,村里90%的青壮年都加入了他的合作社,每年能多为家里带来几万元的收入,同时村民们也从繁重的农事中解放出来。“这都是任涛给我们帮了大忙”,村民的话中饱含着对他的敬重和感激。

目睹种田难,萌生农机梦

任涛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目睹了种田的辛苦,那时起他就已经默默立下志愿要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村里首次出现了联合收割机,任涛次见到钢铁机械代替了人力,农民不用再下田劳作,他兴奋得彻夜难眠,“那时起,我认识到农机是我们农民的出路。”

“但是当时,农机在村里还是较为鲜见的,而且单一的收获作业并没有彻底解放农民的双手。”任涛回忆道。即便到2008年,村里出现大量跨区作业机手,收割机多了起来,但耕种、运输、晒粮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而且随着“不愿种田”的现象日益普遍,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种地仍然是件难事。而任涛的理想是,“让种田变成轻松又能赚钱的事。”

结缘中联重科,梦想成现实

2013年,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任涛开始筹划创办农业合作社,并四处打听、寻找合适的农机品牌。

通过机手们口口相传,绿色谷王收割机吸引了他的注意,与以往机型相比,它的收割效率更高,性能也更加稳定。通过多方了解,他得知“谷王”品牌所属的中联重科是一家“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旗下拥有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打捆机及各类农机具等全套装备,并且率先在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粮食主产区通过“社企共建”模式成功创立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合作社”,这正是他需要的品牌。有了中联重科先进的产品服务作保障,他很快购入了一台收割机、两台拖拉机等农机产品。

有了可靠的装备,任涛开始推广农田“全托管”服务,实施“耕种收”一体化作业,年的业务就达到1000多亩,这为他赚得了桶金。与此同时,村民将农田交给他,几乎不需要再投入精力,就能得到收益,这种省时省事省力的服务倍受村民的欢迎。

新的农机服务模式很快在村里乡邻之间传开了,很多机手慕名而来,“随着农机队伍的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顺利成立起来,村里大部分机手都加入了合作社,通过统一调度和订单式业务,机手们每年不用出远门跨区,仅三夏时节就可以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任涛自豪地说。

万事开头难,但中联重科帮助任涛创造了不错的开局,也让他对这个品牌有了深厚的感情。从13年开始,任涛一直跟随着中联重科的创新步伐,每年都要购入该品牌推出的新型农机产品,不断升级合作社的作业能力和效率。在他的带动下,村里90%的机手都更新了中联重科谷王收割机,成了名副其实的“谷王村”。如今社员已超过30人,各类农机具近百台,每年作业服务面积已超过10000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村里的种田问题,还使得周边村镇也得到了“解放”。

2015年,为了进一步为村民解决粮食“晾晒难”和秸秆处理问题,任涛购入了2台谷王粮食烘干机、1台谷王打捆机,真正实现了从耕种、收获、秸秆处理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收割机作业的同时打捆机将秸秆打成捆,运往附近的羊场作为饲料,从源头杜绝了焚烧。同时,收获上来的粮食可以马上送往烘干中心进行烘干,避免雨水造成的损失,合作社一年的辛勤劳动在2天内就可以变现,心里很踏实。”任涛笑着说。

结缘“谷王”,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彻底帮助村民从繁重的农务中解放出来,任涛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从全村4000多亩田地开始,将来周边村镇都要实现全程机械化‘全托管’模式,通过农机的使用和推动土地流转,统一规划、种植,还要进一步提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民把田地放心交给我们,而他们只需要坐等收获分红。”任涛满怀信心地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