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补资金小幅下滑是否代表了农机化在高层中的心目中不重要或在“三农”中的地位下降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不过,今年的国补资金额度也许是今后国补资金由大幅增长变为平稳增长的拐点。
•从当前的形势看,今后我们农机化发展要更多的用足存量、用好增量,促进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提档升极。
•令人担心的一点是,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少了,会不会给地方带来示范效应、对农机化地方扶持资金同步减少,所谓上行下效。
7月30日,财政部农业司公布消息,今年中央财政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俗称国补资金)236.45亿元。消息称,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中央财政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重点支持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
令行业人士比较失望的是,今年的国补资金额度比去年竟少了1亿多元,不过这也并没有过于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期。实际上,按照此前各种场合透露出的信号,加上近年来行业内的舆论环境反馈给决策层的“不利杂音”的影响,很多像老朱这类行业观察人士已经预见到今年国补资金不会再像往年一样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反观在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比2013年增加20亿元。这也算是个不小的数字。而再把时钟调回到前十年,从2004年的7000万元开始,此后每年的增幅都极为惊人(详见历年农机补贴资金一览表)。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补贴伊始之际的财政资金基数是很小的,补贴年的数字只是现在的冰山一角。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动向是,仅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来看,今年减少的何止1亿元呢?!正如老朱一位某地分管农机补贴的官员朋友所指,由于今年各地从农机购置补贴中直接划走相当一部分用于深松作业补贴,以今年推进1.5亿亩深松作业面积、每亩补贴30元算,就是45亿的天文数字!按这个数字测算,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缺口也将非常之大。
那么,今年国补资金小幅下滑是否代表了农机化在高层中的心目中不重要或在“三农”中的地位下降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层次的会议或文件精神发出的各种信号看,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没有丝毫降低甚至有提升的可能。只不过,今年的资金额度也许是今后国补资金由大幅增长变为平稳增长的拐点。从更宽泛的角度分析,老朱以为:
国补资金的减少,预示着更加重视在综合层面、以多种手段扶持农机化的发展。我们知道,财政部在7月29日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已拨付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旨在促进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其中明确指出扶持包括农机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该项资金采取‘中央指导,地方落实’的管理方式,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地,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粮食、农机、水产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这表明,农机领域获取扶助资金的渠道来源将更加多样化。
国补资金的减少,说明更加重视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手段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予以推进。从去年以来,国务院多次会议上就提到促进发展农机金融业务。譬如去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此后农业部也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发展农机金融租赁业务。可以说,农机金融手段正成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手段的重要补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涉入农机消费信贷领域已经说明了这一现象。很多地区的农民特别是北方地区农民,已经通过农机消费信贷业务购买到需要的农机发展生产、经营致富。
另外我们不要忽视了今年还有一项针对农机行业的重大利好,亦即“中国制造2025”中增加了农业装备。我们知道,先进的农机制造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没有强大的农机工业的装备支撑,没有先进可靠的农业机械产品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我国农业机械化就难以进一步向上提升,特别是农机化的一些薄弱环节就难以向前推进。
国补资金减少,还预示着对农机化发展由过去追求数量的提升进入到追求质量提升、数量并重的思路转变。过去,由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基数较低,在前些年特别是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出于提振庞大的农村内需的考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农业成为重点支持的一个合理、合适的释放口。在危机暴发后的2009年,农机国补资金一下子由前一年的40亿元剧增至130亿元。熟悉行业的朋友知道,实际上当年一开始安排的是100亿元,后来又追加了30亿元,这也成为农机补贴进入百亿元时代的里程碑年份。
从当前的形势看,今后我们农机化发展要更多的用足存量、用好增量,促进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提档升极。在存量方面,要从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角度考虑,用好、用足社会上的农机产品,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效能。譬如在收获机械、拖拉机产品方面,社会保有量已经渐次饱和,农民的边际投资收益在下滑,因此在补贴导向方面需要适当缓一缓,以更好地发挥单机效益、提高农民的投资收益。对那些有更新癖好、买来农机用个一两年就转手倒卖的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要适当限制他们的补贴数额,倒逼其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而在增量方面,要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恪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初衷,将资金用于补贴农民和农业生产急需的、先进可靠的农机产品,尽量排除“劣币驱良币”效应,让那些质量差的农机产品和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农机企业退出市场,该倒的企业要果断地让其倒掉。
由于国补资金减少,毫无疑问今年下半年的农机市场预期要大打折扣,加上对农机产品发动机国二改国三排放标准强制性规定的担心,下半年主销的农机产品玉米收获机首当其冲。因此,对于我们的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对于今年的产销量计划要有一个合理预期,不要存在太多的幻想空间,避免给明年的企业运营增添不必要的被动成分。
令老朱担心的一点是,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少了,会不会给地方带来示范效应、对农机化地方扶持资金同步减少,所谓上行下效。前些年,很多地方都会安排农机购置补贴的配套资金,有很多省级、地市级政府对国补产品追加补贴10%,有的还对有地方特色的农机产品予以可观的资金补贴。或许,随着国补资金的减少,地方的农机补贴资金也会相应减少,这一幕是我们农机行业人士绝不愿意看到的。
( 本文为农机1688网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