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84亿元,尽管仍比上一年增长7.39%,但增速创近十年新低,行业投资强度也在减弱。
不过,从机械行业总体看,7.39%的增幅高于机械行业3.32%增幅,也高于汽车4.74%的增长和机床工具3.25%的增长,同期工程机械主营业务收入更是下降了8.08%,内燃机行业也下降了3.31%。农机工业依然是运行较好的一个行业。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中国农机工业走过了辉煌的黄金十年。不过2015年的市场业绩则再次显现出其一路狂奔式的高速生长将告一段落。
新转折
农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2012年增长17.84%、2013年增长16.31%、2014年增长8.55%相比下滑明显。2015年不仅增速收窄,创近十年新低,行业投资强度也在减弱。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分析,2015年1~12月农机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2.85亿元,同比仅增长13.36%,在压缩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行业建设投资增幅逐年降低,行业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重在核心制造竞争能力的提升。
尽管增速创十年新低,但农机工业增速仍高于多数机械子行业,行业利润增幅也比机械行业利润增幅高6个百分点。
2015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收入251.9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8%,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远高于整个机械行业,农机工业近三年所推进的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从投资看,2015年农机工业依然是投资者非常关注和青睐的行业。
财政对农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当年预算资金投资同比增加了115.27%;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农机行业增长93.56%,整个机械行业下降了16.68%。
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宏观环境下,外资对中国农机工业和农业生产依然有很强的信心,2015年美国爱科公司和日本久保田公司等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都有比较大的增长。
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中的10个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了适度和稳步的增长,只有2个子行业增幅下降。农副食品加工设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57%,零部件增长7.26%,拖拉机增长5.63%。受国内奶业不景气的影响,前几年一直高速增长的饲料机械和畜牧机械增速放缓,分别增长了5.63%和4.18%。饲料机械总产量下降了12.34%。
新发展
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农机工业在全球竞争中也表现不俗。德国机械协会预计2015年全球农机工业总产值约910亿欧元,同比下滑10%左右,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主要农机产品市场疲软。全球农机工业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萎缩,投资者心理脆弱,由于经济不景气,原油价格持续下降,影响玉米等粮食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农民购买力。
而中国农机工业的产销量则表现强劲。分产品看,2015年180家拖拉机企业总产量208.7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7.7万台同比增长了33.01%,中拖生产61万台同比增长了7.56%。小拖生产140万台同比下降了15.29%。拖拉机骨干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了0.23%,销售收入增长了5.43%,利润增长14.07%。其中手扶拖拉机产量下降了48.54%;小四轮拖拉机下降5.93%;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增长了1.79%。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统计,收割机骨干企业累计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20.88万台。其中,自走轮式谷物收获机5.5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7万台;履带式水稻收获机7.9万台;半喂入水稻收割机2500台。
尽管如此,2015年农机工业也有跌宕和起伏,比如一季度企业还没有从上一年度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大中拖拉机市场就迅速反弹,3月份起骨干企业就开始加班生产拖拉机;而企业一直看好的玉米机市场,下半年却突然逆转出现下滑,很多企业猝不及防,纷纷调整产能,有企业玉米机的产能下调了25%~50%;由于准备不足,从8月份开始柴油机国三排放升级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凸显,成为农机企业关注的焦点。
陈志指出,2015年是农机工业进入新常态的年,经济指标、结构调整、企业经营等总体都有不俗的表现。尽管经济下滑对农机工业也有不利影响,比如用户购买能力下降等,但是粮食政策的保障、农业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行等重要措施,为农机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好的环境和机遇。
此外,农机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农业生产一些薄弱环节需要的农业机械还没有得到有效供给;土地流转的加快,农机租赁的便捷,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抵押等政策措施提升市场购买能力。
在中国农机工业新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本土品牌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已经完成在中国的布局,有望在新十年中集体爆发,本土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