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
程萍认为,精准扶贫仍需要“人才支撑”,建议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你给他5万、10万的优惠贷款,他也许就能撬动这个贫困地区的产业!”
“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地区如何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生态农业道路?昨日,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正在建立农业大数据系统,让每一个农民和贫困户真正了解“春天种什么才对,秋天卖什么最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最实惠”。她认为,农业大数据与贫困人口大数据的对接将有效推进精准扶贫。
程萍认为,要实现精准扶贫以及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农村,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她还建议政府拿出资金或出台优惠贷款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贫困人口信息平台可以与农业大数据系统对接,让每一个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春天种什么才对,秋天卖什么最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最实惠
农业大数据助力推进精准扶贫
作为政协委员,程萍(见上图)还有着多重身份:广东省妇联副主席、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与此同时,有着博士学历的程萍,还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典型的专家型官员。
程萍在农业系统工作多年,一直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她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智慧农业有赖于大数据信息互联。
程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从2012年启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程萍称,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入村入户”,能够解决农民与政府之间信息快速对接的问题,可以把相关信息政策带给农民,将农民的产品变成商品,在网上“触电”销售,与电商链接。正在构建的农业大数据系统,如何与精准扶贫结合、有效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让适合的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道路,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对此,程萍认为,在广东,扶贫办和扶贫干部已经把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并构建了一个贫困人口的信息化平台。“这个信息化平台,能够显示每一个贫困户,人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可以针对每一户的情况,尤其是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她说,贫困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好后,可以与农业大数据系统对接。“让我们每一个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了解‘春天种什么才对,秋天卖什么最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最实惠’。这是体现‘精准扶贫’的‘精准’二字。”
程萍称,通过农业大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
要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创业“在参加两会之前,我们农业厅跟广东省政协开了一个座谈会,讨论的议题就是精准扶贫如何与农业创新相结合。”程萍称,作为分管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副厅长,她认为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实现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农村,让他们在那里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我觉得关键还是人才的问题。很多穷困地区,要不没有劳动力,要不多为老人、弱者,这些人能力有限。如果没有人才,政府就难以实现‘造血’。”程萍认为,必须让年轻人去到农村,比如让大学生村官建立一个公共的电商平台,把当地的农产品真正与市场接轨,形成商业化的产品,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我们在推行电商与农业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在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我们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少量的配套资金支持,目前也有大学生做得很好。”程萍建议,省委省政府、各地方政府均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或者更为优惠的金融贷款政策,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
“你给他5万、10万的优惠贷款,他也许就能撬动这个贫困地区的产业,进而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程萍说。
要让品牌建设倒逼农业标准化
程萍认为,广东虽不是农业大省,但却是农业强省,一直以来都在做“精品农业”。她表示,广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品牌建设,倒逼农业标准化。“比如我们评选广东十大系列农产品,就是要通过评选告诉老百姓,广东的名李、名鸡、名鸭、名鹅、名鱼、名虾都有哪些,哪些是最可靠的、质量是的。”程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去年开始,为了扩大覆盖面,省农业厅与多部门合作,进行了“广东十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评选。“一共评了30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总共有1000个农产品入库,不仅加大了对这些农产品的溯源机制建设,有一个食品的保障,同时也通过品牌带动农产品,让品牌建设倒逼我们的标准化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在满足广东人民优质生活的同时,走向、走向。”
如何解决农民无力建立自有农产品品牌的困境?程萍称,农业的品牌化建设,不仅要评“企业经营品牌”,同时要评出“区域公共品牌”,即由当地政府申请“区域公共品牌”,并制定一个生产标准。“比如廉江的红江橙,是一个地方的区域品牌,政府拿到这个品牌之后,这个地区的所有企业都可以用‘廉江红江橙’的品牌;又比如潮州柑、四会砂糖桔等,都是区域共有的品牌,相当于地理保护标志。”
程萍还建议,地方政府申请了“区域公共品牌”后,应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制定一个标准,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当地农产品生产走向标准化、规模化。
农产品“触电”构建“订单农业”
程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推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产品+电商”结合的方式,对广东的生态农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据程萍介绍,前年开始,广东评选出“广东十大农产品”之后,与“淘宝”“京东”进行对接,让农产品“触电”。而在过去,这些品牌都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销售的。她举例称,清远名鸡“天农鸡”,在2014年“双11”期间一周时间里,就卖出了1000万只。“这绝不是只卖一个概念,而是实现了预售,这些订单不是一天来提取的,也不是一个月来提取的,而是客户根据自己未来一年要吃多少鸡下的订单,企业真正实现了订单式农业,”程萍称,“过去的订单通常面对的是商家、批发商,但现在可以变成对所有的客户,这让生产企业能够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但她也并非没有担忧。程萍认为,电商对于农业来说是一种新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多新业态,这对农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的农业企业也要逐步适应,不断改进。要改变包装、生产的标准。比如鸡蛋,以前到了客户家里,十个就摔破两个,现在的包装技术,很多企业已经适应了,完全可以承诺毫无破损地送到客户家里。电商与农业结合以后,可以改变我们的农业行业发展,改善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程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