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体系转型升级。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第二,农业生产体系转型升级,要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推广,发挥物质、技术、装备的支撑作用,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
第三,农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实现这三个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使我们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
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垦区,还有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三五”末要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2、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
,节本增效,现在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比较难,节本也是增收,所以要调整技术路线,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比如节地、节水、节油、节肥等等,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
第二。推进产业化,包括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还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
第三,城乡一体化,农村的问题要到城里找办法,城里的问题要到农村找办法。一方面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外一方面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
第四,政策支持,要完善财政对农业、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补贴力度,包括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问题。现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农民的收入,40%靠政府补贴,当然我国农民多,底子薄,不可能补助那么多,但是空间很大。
第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要对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评估,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按照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正在牵头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粮食多了,可能一个直接的问题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是如果粮食少了,发生供给问题,那就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第二,粮食多了渠道少,粮食少了渠道多。现在粮食充裕,进入市场收购的企业就少了,老百姓存粮也少了,粮食主要是粮库来收购,所以现在库存多,主要是粮库库存多。具体来讲,主要是玉米这个粮食品种库存偏多。
第三。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还是粮食多的时候少,粮食少的时候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所以粮食生产问题始终不能放松。
4、“十三五”农业的三个明显提高
,我国人口总量还要明显提高,经有关部门测算,“二孩”政策之后,未来五年要多生一千多万人。
第二,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城市人口会大大增加,有人认为城市人口直接吃饭吃得少,但是城市人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得多,经测算,城市对于农产品的消费,是大大高于农村的。
第三,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水平在升级。人口总量,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以及消费水平升级。
这三个明显提高,就是我国在人口峰值到来之前,粮食需求仍旧刚性增长,必须始终保持粮食稳定生产。
5、进口,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另一部分是价格竞争等因素
我国粮食进口的确在增加。去年粮食大概进口1.2亿吨,接近我国生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粮食,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一些品种短缺,比如大豆、面包粉等。另一部分,是因为价格性竞争等因素,国外的粮食较我国便宜很多。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所以在粮食价格上不具备竞争力,很大一部分粮食依赖进口。去年进口1.2亿吨,从结构上看,大豆进口量为8000多万吨,谷物为3000多万吨。要提高粮食的竞争力,为此要搞规模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6、“十三五”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
“十三五”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产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就很快进行生产。具体的战略可以总结成两句话:句话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保护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高新技术。第二句话是抓好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国粮食70%以上由主产区生产,商品粮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强主产区的建设。另外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率。
7、“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
“十二五”农民收入可喜,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并且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现在,多数农产品价格在走低,因为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大,农民打工的人数增长比较困难,工资水平增长就更难一些,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这两块是农民收入的两个支柱,占比重。因此,“十三五”农民收入增长不容乐观。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也就是和GDP同步或者高于GDP。另外,根据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要求,6.5%以上完全可以实现农民收入的翻番,农业部正在和有关部门根据五中全会建议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
8、“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
2015年,对于生产力等其他的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6%,农业主要的增长动力是来自于科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3%,田间作业主要靠机械化完成,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也达到了52%。
这几个指标说明了“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是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四化”中农业现代化较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还是有缺陷,反映在方方面面,“十三五”很重要的就是减少短板。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产出、产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9、“十三五”保证实现三个目标
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也就是为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特别是保生态的问题,大家都关心农业的面源污染,要破解资源环境两大“紧箍咒”,解决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缓解现代农业的资源和生态的压力,这也是“十三五”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2020年我们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我们老百姓的“米袋子”会更满,“菜篮子”会更优,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农业会更有魅力,农村会更有活力,农民会和人民一道进入小康。
10、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
,落实属地责任,任何一级政府,都要对属地内的食品负责,建设农产品质量县,一个县一个县地抓,一个市一个市地抓。
第二,开展专项整治,对非法添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还有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绝不手软。
第三,管控生产源头,在产地推广标准化生产,同时控制药残。农业部从今年起要推行高毒农药的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谁卖谁买要登记,开展兽药药的治理行动。
第四,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是抓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要使规模化生产主体按标生产,就要逐步扩大到“菜篮子”主产县。
第五,建立追溯体系,从产地到销地,从农田到餐桌,建立追溯体系。从每个产品入手,比如规模化的养猪、养鸡等等。另外对那些地理标识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要率先实现可追溯。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抓生产,一方面抓监管,要努力在“十三五”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11、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抓三件事
,调减玉米库存。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现在小麦供给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有些地方要推广轮作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
第二,增加大豆产量。我们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我们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我们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也就是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
第三,提升牛奶品质。近年来我国的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从2000年的时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30公斤,十几年间,奶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90%以上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婴幼儿奶粉奶源都是机械化挤奶,然后封闭的冷链运输,以保证质量、保证。各项的营养指标、奶牛品种、饲草的质量也都在改善,我国奶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也都符合标准,有的是和标准接轨。
12、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
,贯彻产管并举的原则,能够促进两手抓两手硬。
第二,要和已经新修订的《食品法》衔接,两法并行、相互补充,同时各有侧重,《食品法》覆盖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农产品质量法》更多的是讲农产品和生产环境,有所侧重,当然也不能截然分开。
现在从部门分工和执法的分工上,农产品在进市场、进工厂之前都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的,对质量负责。如果进了市场、进了工厂以后就由其他部门负责,实行分段管理。
第三,推进全程监管,对于农产品,产地环境要管,投入品也要管,比如化肥、农药,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要实现标准化。要建立产地检验检测,产地准出制度。产地追溯,包括产地证明,建立全程监管体系。
第四,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从严惩处违法违规的行为,不能赚黑心钱坑老百姓,对违法违规的生产主体要严格惩处。
13、我国现在土地污染占重度污染的百分之一左右
,严格地保护数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
第二,不断地提升耕地质量。在我国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要更多地关注土地问题。通过科技的措施,通过改善投入品的措施,通过调结构的措施,缓解土地生产承载的压力。另外,要对土地质量下降或者土地污染进行治理,通过点位调查,我国现在土地污染占重度污染的百分之一左右,对此也要很好地治理。
14、中俄应该加大农业合作的力度
中俄是友好合作的伙伴,农业合作是两国双边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国的领都非常关心支持这方面的合作。现在两国合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下一步双方应加大农业合作的力度,投入更多的热情,农业合作是互利双赢的,会给两国的农民以及两国的消费者带来好处。
两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双向农业投资,支持两国的企业到对方投资发展农业。从中国来讲,已经有不少的企业,特别是黑龙江的企业,到俄罗斯甚至到远东地区投资农业,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继续扩大贸易,因为我们有些农产品可以互补,我们也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向俄罗斯出口,我们也欢迎俄罗斯优质农产品到中国的市场来丰富中国的餐桌。
第三,加强科技合作,俄罗斯在农业科技方面是很有经验,研究实力也很强,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水平、队伍、条件,有很大的突破,两国可以在农业科技方面加强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开展成果技术的转让,相互培养人才。
15、两岸农业合作将惠及更多两岸基层民众
两岸的农业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起步最早、基础、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也是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这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两岸农业交流的合作顺应时代的潮流,也符合两岸人民的期待。近三十年来,两岸人员的交流、农业人员的交流在不断增长,科技的交流在不断深化,农产品的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台商投资大陆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台创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合作发展可以为两岸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牢牢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推动两岸农业、渔业方面的合作,我们想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台湾同胞能够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同推动两岸农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