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两会热点案例说话 阡陌科技解读农业大数据金库

   2016-03-09 6700
核心提示:  “几个重要的数据一看,基本就知道该收啥菜了。”这是个体经营户近日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的寿光果菜批发市场里对媒体说的话。据报道,从2014年开始,作为的蔬菜集散地的山东寿光,开始以形成蔬菜价格指数体系的方式,为蔬菜的生产树立起一面价格风向标,用数据“告诉”农民应该“种什么、种多少”。   
   “几个重要的数据一看,基本就知道该收啥菜了。”这是个体经营户近日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的寿光果菜批发市场里对媒体说的话。据报道,从2014年开始,作为的蔬菜集散地的山东寿光,开始以形成蔬菜价格指数体系的方式,为蔬菜的生产树立起一面价格风向标,用数据“告诉”农民应该“种什么、种多少”。而媒体报道的这一典型案例,正见证了农业大数据在指导农产品产销结合、供需对接的强大功用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要依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而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专家又重申了大数据对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作用。

 

  有例可循,农业大数据国内外都在推

 

  “前几天还在吃十几块钱一斤的猪肉呢,过两天就降了几块钱了,再过些日子,价格就又回来了,大家想下,我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这是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两会期间的发言,也是他此次两会提案中一个内容,关于农业大数据的相关问题。

 

  他认为,政府重视、行业龙头参与,让农业与大数据相结合,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提前预测农业产量,使农业的生产更具计划性。

 

  事实上,很多地方已经尝到了大数据的甜头,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大数据道路。

 

  作为的蔬菜集散地,此前寿光经常出现蔬菜种植户看到高价就一哄而上,一哄而上之后又菜贱伤农的问题。而近年来,在农业大数据的科学指引下,供需两端实现了无缝对接。

 

  据《农民日报》报道,寿光的蔬菜价格指数选择了寿光市境内交易规模大、有代表性,能体现寿光蔬菜特色的30个蔬菜价格采集点,由专人负责,对20多种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蔬菜品种进行指数监测,直观反映监测品种的日、周、月、季内变化,体现了寿光蔬菜价格的变化趋势,为蔬菜产业建立了一个预警平台和化解风险的平台。

 

  “我们村种的都是小西红柿,但是和邻村种植品种不同。一是为了错开上市期,二是避免互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不盲目扩大规模,坚持几年下来,虽然利润较薄,却一直有稳定的收益。”寿光市田柳镇的张明霞表示。对此,山东省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马桂英认为,“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大宗蔬菜的价格形成做出分析,总结经验,预判趋势,寿光的价格指数体系已经在指导农户生产,进行价格的监测预警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安徽芜湖,作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单位,阡陌科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协会资源,立足于农业大数据,从农业投入品流通环节切入,以乡镇、县域为试验点,用科技手段指导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农业生产的管理,进而提升农业投入品流通环节的效率,同时帮助农民大大节省投入成本,提质增效。据阡陌科技CTO江勇介绍,运用这套系统,单单在物流一项,就可以为农资公司每年减少30%的成本。

 

  其实,大数据的应用在国外早有先例,在澳大利亚,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合作,使用大数据等分析方法,科学种植土地和更合理使用水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荷兰合作银行悉尼代表处大宗商品分析师佐治亚·图米认为,创新技术、智能化管理和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正成为澳大利亚农业未来发展的支撑。

 

  美国是对农业数据收集比较齐全的,也是较早进行农业数据开放的,目前,有关农业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正帮助美国农业政策制定者对农业部门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大数据在美国农业中应用最普遍的领域之一就是精准农业。通过对气候、土壤和空气质量、作物成熟度,甚至是设备和劳动力的成本及可用性方面的实时数据收集,预测分析可以用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可以说,大数据的运用是的,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当中,通过数据的沉淀,既可以成为农业决策的依据,也可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风向标。农业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是实现供需两端无缝对接的重要依据。

 

  困难不少,大数据推广有难度

 

  然而大数据应用的推广,在我国农村仍有难度。首先,数据信息不公开。据公开消息显示,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三农”数据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行政边界成为数据自由流动的“高墙”,支离破碎的数据难以成为准确决策的基础。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目前我国一些涉农领域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利用程度低,一些数据部门之间互相“打架”。在现实中,大数据在农村遭遇了“数据困境”。

 

  其次,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城市宽带用户净增1089.4万户,是农村宽带用户净增数的5.5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设施覆盖率低,难以搜集到而准确的数据。不仅如此,农户在对手机APP等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上,尚不熟练,无法为大数据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再者,农业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缺乏。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发散,生产主体复杂,需求千变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相比,针对农业的异质、异构、海量、分布式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依然缺乏,开展适农大数据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最后,从事农业大数据推广与服务的人才储备不足。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各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差别很大。据专家介绍,有的时候相邻两个地块的气候和土壤性状都不尽相同;加上采集数据需要一系列精细的仪器,普通老百姓无法在短期内快速介入相关工作,因此想要实时抓取动态信息,亟需一批既懂农业又懂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参与推广和服务工作。

 

  政策支持,为大数据发展指明方向

 

  “农业是是一个典型的管制经济,制度红利的释放将带来巨大的机会”正如阡陌科技CEO郭丹所说,自2015年以来,一揽子有利政策的出台,为大数据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要求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快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商务部等三部委印发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则强调,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农业电子商务的各领域各环节,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今年两会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一系列的政策推行推倒了阻碍数据自由流动的“高墙”,让全省、乃至性的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成为可能。

 

  2015年12月31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按照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需求,在充分利用已有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支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合作(PPP)等方式,积极规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大数据领域。政企合作的发展机制,让农业大数据业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可以在市场杠杆的调解下不断改进,做到更好的为三农工作服务。

 

  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三次聚焦“三农”,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而就在“一号文件”公布不久,为落实文件精神,农业部就公布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其中,在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上,其从六大点——农业生产活动、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农民手机培训、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基础支撑上作了详细部署。值得一提的是,这工作部署不再仅仅聚焦政策制定,还将工作推进至每村每户,落实到最基础的农民手机培训上,如选出一批涉农APP好软件,认定一批适农的物美价廉好终端等,可谓从上到下,事无巨细。

 

  这一系列动作,为城乡“数字鸿沟”打下基础,为大数据服务和农业的融合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正式提出了“光网城市”的概念,要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正和农业农村领域实现的深度融合,“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从想象到现实,农业农村大数据的蓝图正在逐渐展开,这将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标签: 农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