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件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因为农民种植的产品没有对接市场,导致供大于求,卖不上高价格。
可是我不禁反问,谁来指导咱农民种什么?
现实是没人指导!
按理说,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引导,给农民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对农民产生指导意义,告诉农民今年哪个区域种什么,种多少,进行合理调控。
可是我却听到一个农民谈到的“经验”,政府让我们种蒜,我就种葱,准错不了。
这不禁说明了一个问题,你懂得!
为什么总出现“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很多农民都有这个疑惑:农民很纠结:去年同期赚钱的农产品今年怎么不赚钱了?今年风调雨顺丰收了为什么不增收?
造成“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上年同期这些农产品卖得好,一些农民挣了钱,其它农民也迅速跟进,种植面积大大增加;
二是风调雨顺,没有病虫害的影响,亩产提高。产量突然大增,市场一时消化不了,价格自然下跌。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是市场的自然规律,而农民大多都是依照经验和直觉来判断和选择下一年的种植品种,很少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这也不赖农民,本身农民信息匮乏,缺乏引导,无法正确分析市场的需求,如果农民真能看市场看的那么准,个个都成企业家了,还劳费心吗?
中国市场大数据谁来建立?
答案不可否认的,是应该由政府来建立,因为这是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不可能让某个企业或者机构来建立,否则就会导致被服务的群体只是某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一的群体,不可能为全中国的农民提供无偿服务,就算是无偿服务,也不会精准。
而中国的现状就是没有这样一个精准部门,而且中国数据存在“中国国情”现象,并不是出于服务市场考虑,而是出于面子工程。
为什么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能号令全?
因为权威,美国的农业部从1962年就开始打造美国农业大数据,是仅次于国土部的第二大部门,有11万员工,农业统计数据涉及120多个,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等。
这些数据都是花大量人力、财力交换得到的。
美国的农民只有20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还成为的粮食出口国,影响着的粮食价格。
16年种什么成了大问题
“种对、卖好”是咱农民致富的关键,可是随着15年玉米价格下滑,16年种什么成了大家最头疼的问题,种玉米不赚钱,种大豆也不赚钱,种杂粮需求更小,而且卖粮还是个问题,市场就那么一点,只要多一点就卖不出去。
大多数农民都在迷茫着,以前还能根据上一年的行情来判断,可是15年基本上价格都下滑,农民也都心里没底了,你让我种啥?
单独依靠补贴等方式,只能暂时弥补,而无法真正解决中国农业的问题,你补少了没啥作用,补多了又补不起。
还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起到真正指导作用,建立中国真正的大数据,并且调控什么地方种什么,种多少,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卖难、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这才是真正需要为农民干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