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沃重工董事长、总经理王桂民认为,中国农机行业正由机遇性增长向着结构性增长转变。“在农业机械行业的每一个转变背后,最关键的都是农机人理念的改变。”
转换增长动力
无疑供给侧改革对应是产能过剩的一种应对举措。那么针对农机行业,我们需要回答的个问题是农机制造产能是否过剩了呢?
对此,包括王桂民在内的国内农机制造企业负责人基本上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在他们看来,虽然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经历了十年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2%。但相较于欧美发达的农机化发展水平,未来中国农机化发展不但没有过剩而且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的看到,我国农机工业领域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稀缺是并存的。
2014年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中国农机工业增速降到9%以下,在机械工业中,农机从多年的“排头兵”下滑到了机械行业平均线以下。特别是在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现象不仅存在,还很严重。比如拖拉机行业中的中小马力拖拉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这一点被业界所公认。2015年,虽然40-60马力拖拉机仍是市场销量主力,但40以下马力段增幅减少近70%。
另一方面随着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加快,农田逐步集中连片,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在迅速增加;而类似甘蔗、棉花收获机等“专精特”农机产品则近乎处于无法满足需求的尴尬境地。2015年120—140、140—160、160—180三个马力段轮式拖拉机市场销量增幅均在150%以上,增量非常可观。
如此看来,结构性的过剩与不足并存已经成为农机行业的一大特点,而如何抓住“行业放缓中的细分领域的高增长”已经成为各农机制造企业的必修课。
在王桂民看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企业要研究的主体已经必须是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他们对智能、驾乘舒适、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开始日趋旺盛,因此作为农机供应商,要从过去追求农机数量的增长向追求农机质量转型升级。
企业理念的转变,将迅速转化为行业发展新的推动力。
雷沃供给侧改革“三步走”
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一词热起来之前,雷沃重工实际上早早就进行了相应布局,只不过他们当初是在敏感地感受到客户需求发生变化之后做出的决策,尚未进行系统理论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