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台大功率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
国内套自主ECU电控系统;
行业内家企业重点实验室;……
如果问及潍柴的技术实力,潍柴人或许会一口气罗列好几个“”来问答。这些耳熟能详的“”,是近年来潍柴自主创新路上最闪耀的几颗明星。而与这些“”相呼应、相交织成一片熠熠星辉的则是:国内竞争优势的全系列、全领域绿色动力产品平台;以高可靠性和动力总成技术为代表优势的的研发能力;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独具特色、生机勃勃的创新体制等。
以技术和产品为创新落地的载体,以体制和软硬件为孕育创新的沃土,以推动行业升级、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创新的情怀,十多年来,无论巧抓机遇拥抱行业“黄金十年”,还是审时度势应对行业“寒冬”,科技创新,永远是潍柴摆在首要位置的课题之一。
全系列、全领域动力,托举“挑战全球”梦想
一如行业预测,近几年,装备制造企业一路萎靡,特别是走到2016年,行业“寒冬论”更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就在许多企业还在低迷中徘徊迷茫之时,潍柴却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目标:全系列、全领域、挑战全球。
挑战全球的底气从何来?日渐成熟的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布局,不仅让潍柴从容应对了传统业务的下降,更让潍柴将盈利的触角伸向了更多的细分市场,使得其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经营形势逆势上扬,盈利能力始终领跑行业。
做通用动力提供商,是潍柴的战略选择,十几年来,潍柴一直潜心开拓自身的产品疆域,拓宽产品的适应空间。通过自主研发、链合创新、国际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发动机板块搭建起了排量涵盖2升到579升,功率覆盖33千瓦至9000千瓦,高速机与中速机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的全系列产品平台,成为全球产品线最全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借助完善的产品线,除了持续深耕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发电等细分市场,积极拓展后处理、油品、备品、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在多个领域保持全球和国内,潍柴还集中发力国际市场,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产品直销方式,将优势产品输送到海外,为全客户提供专业的全系列、全领域通用动力。
这些技术产品创新和商业创新的累累硕果,足以让潍柴拥有了“挑战全球”的能力和信心。
打造核心技术优势,为行业升级注力
技术是工业企业的灵魂,技术含量决定产品价值。占据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潍柴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则和目标所在。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在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潍柴已形成了许多遥遥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技术优势,其中高可靠性和动力总成优化技术代表性。
潍柴深耕内燃机行业70年,始终把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定位在可靠性上,并花了7年的时间成功申报内燃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潍柴内燃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已投资5.5亿元,先后通过了C-NAS认可和德国TüV认可,设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可满足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研究需求,是目前国内同行业功能最全、能力最强的实验室。
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回忆起实验室申报之初,有专家提出质疑:可靠性算什么先进技术?不如申报新节能技术、材料轻量化之类的。但潍柴依然坚持可靠性。“因为在与国际行业对标时,我们发现,可靠性是中国内燃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所在。而且可靠性的提升还是进行节能减排、轻量化等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可靠性差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锁喉之痛,虽然有些企业热衷“标新立异”,以所谓的“新技术”为噱头,夺取客户眼球,但潍柴却不为眼前小利所动,始终坚持“有态度的创新”——专注基础性开发,把资源集中在可靠性等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上。
除了对可靠性技术的不懈追求,潍柴在动力总成优化技术上,堪称行业话语权。在业界,潍柴是最早打造动力总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早在2005年,潍柴吸收合并湘火炬,整合了垂直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商用车柴油机、变速器、驱动桥研发和制造体系。
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重型发动机品牌,潍柴动力发动机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研发实力雄厚、人才队伍健全、产品系列完整,车用发动机排量从2L覆盖到13L,不仅在国内成立了潍坊、上海、扬州等地研发中心,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都设有研发机构。
潍柴旗下的法士特公司,重型变速器产销量位居,在国内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接近80%。其研制开发和试验能力位居首位。
潍柴旗下的汉德公司,其各系列桥总成已批量装备我国重型军用越野车和国内各大知名重卡企业商用车,拥有桥总成试验中心和与之相匹配的试制车间,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
潍柴集中黄金动力总成家族所有的技术资源,逐渐建立起了行业难以匹敌的技术优势,2009年便积极申请建设“商用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通过验收,各项研发正在有效开展。在这一平台上,潍柴承担并完成了多个科技部项目,其中包括载货车动力系统总成开发项目和牵引车动力系统总成开发项目。
潍柴动力总成优势,不仅表现在重卡领域,还在客车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针对旗下亚星客车产品发展规划,通过全新匹配优化集团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动力系统总成以及整车进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悬置系统,显著提高了亚星客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整车性能的新突破,其核心就在动力总成,针对行业现状,潍柴正着手在传动化和模块化上下功夫,通过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子总成进行集成匹配和优化,显著提升商用车的综合性能,使商用车更、更可靠、更环保。
卓越创新体制,释放活力与创造力
如果说,科技进步造就了新产业和新产品,那么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则是科技进步的前提和保障。
2016年伊始,在对外宣布潍柴“十三五”科技创新的五大战略思路时,人大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的掌舵人谭旭光就直言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打造卓越科技管理体系,要通过持续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牢笼;要建立目标导向的管理思维,提升研发效率;要持续改革评价和激励机制;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除了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内部人员的创新活力,潍柴还提出了“打造开放合作创新模式,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思路,积极探索“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研发模式——以产品为载体,通过各类合作形式,建立开放、共赢的协同研发关系,形成具有强连接效应的利益共同体。
在“以我为主,链合创新”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潍柴已陆续主导成立“内燃机可靠性国际技术创新联盟”“内燃机标准化委员会可靠性工作组”“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组”等,在国内外的行业圈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同时,还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与内燃机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企业技术平台始终跟踪先进水平。
其中,在“链合创新”的实践上,潍柴研发共同体取得的成绩颇为瞩目。仅2015年,研发共同体54家会员单位就累计举行技术交流85次,完成协同研发任务近100项,为潍柴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索只有起点,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回顾潍柴70的发展史,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业务,从民族动力到国际潍柴,每一步重大跨越,无不体现了科技创新的贡献和价值。深谙创新之于企业发展重要性的潍柴,在大环境下行的处境中,未来将如何以创新寻找机遇、对冲危机,其每一步探索、尝试,都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