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
中国农机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包含拖拉机、耕整种植机等10多个子行业,生产3200多个品种的工业体系,但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发达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农机工业现代化、农机科技创新等工作目标,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姜卫东表示,首先,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处于中等水平,低质、低端占比高。“主要表现在低端农机产品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中高端农机产品、满足农艺需求的产品明显不足。”
其次,农机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015年,我国仅拖拉机企业就近200家,大多数企业技术路线同质、生产工艺水准不一、规模差异大,甚至个别作坊式企业在缺乏必要的质量、技术、研发条件下也能生产出中、大马力拖拉机,鱼目混珠,质量和性能得不到保障,严重扰乱市场,最终影响企业的研发技术投入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使现有产品水平严重滞后于现阶段农业生产中高端需求。另外,农机装备的高端技术研发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农机装备的创新研发参与度较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不容忽视。
姜卫东建议,应在3—5年内对国内农机创新产品尤其是民族品牌产品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特别是高端动力换挡拖拉机、青贮收获机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应在研发、生产和流通环节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如加大研发奖励力度、提高补贴额度以及市场净化等,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民族品牌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能优化,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和条件;应参考汽车行业标准,拟定农机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和重复建设;梳理、优化现有企业,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结构调整或兼并重组,淘汰研发和装备落后的地摊式、作坊式企业,壮大做强农机装备生产实力,尽快实现农机产品结构的低端转移、中端做精、高端突破,提高农机装备核心竞争力,真正为用户提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产品,杜绝低质产品倾销市场。
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
姜卫东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缺乏“中国元素”。另外,虽然凭借国内现有理论水平、应用的设计软件、关键装备与发达基本在一个平台上,但由于缺乏技术积淀、经验积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导致中国制造业发展受制于人,因此,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在当前形势下只有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巩固国内外市场地位,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出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地位,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姜卫东说。
他建议,首先应修改《劳动合同法》,从源头上抵制社会浮躁风气,引导公民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培养潜心搞研究、俯下身子提能力的“匠心”精神。同时,要把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各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工作重点,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以开发替代进口产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从基础研究、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管理做起,提高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提升水平。
姜卫东表示,应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支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培育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提升中国品牌的附加值和国际美誉度,打造“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