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也被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与会者带到全球各地,打响了品牌。2015年,海南农业增加值881.69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排名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8元,同比增长9.5%,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
农业,每年都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必选的讨论话题之一。今年,农业、农村问题再次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热门话题。其中,一个名为“农业的问题与出路”的分论坛引人注意。经过高速发展,海南农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出路在哪?
生态循环解地力之忧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农业话题的设置源于问题:“中国占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中国人口对耕地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土壤污染、地力下降、优质耕地面积减少;与此同时,农业效益低下与农产品质量问题并存。
这个话题对于海南来说也非常重要。“十二五”期间海南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海南省耕地平均复种指数高达200%,地力呈下降趋势,农业污染呈逐年加重;农业效益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的压力日益加大,东南亚农产品的进入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海南农业的出路在哪?“我们一直在研究海南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出路。”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说,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海南农业基本的思路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区试验、四化并进”。
“一条主线”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促增收,“两个重点”就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循环农业,“三区试验”就是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试验,“四化并进”就是农业的园区化、资本化、信息化和国际化。
江华安认为,解决农田污染、地力下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工程。“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自身内部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农业就是遵循这种自然循环,只是后来为了增加农业产量,使用化学品,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割裂开来。我们要生产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回归传统农业的生态循环,增加有机肥。”
我省将以减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增加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加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水肥结合、种养结合、地力改善与病害防控相结合为基本思路,按照物理循环和生物循环两种技术路径,实施无疫区建设、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肥水一体化、化肥农药减施、秸秆综合利用、田间废弃物回收、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生物有机肥转化等10大工程,今年将率先创建一批种养一体化示范点和示范县,实现示范点内部小循环和县域中循环,条件成熟后再全省推广,最终实现全省大循环,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
今年,我省将完成210家规模化养殖场环保改造,建成3家-5家有机肥骨干生产企业,增加有机肥年产能35万吨,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
适度规模解小散之困
农业是海南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也是我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迅速,一批品牌农产品享誉。但是,海南农业依然小散弱,土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和合作社不多,社会化服务刚刚起步。
“解决小散弱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适度规模经营。”江华安说,要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因为农业只有达到适度规模,才能有效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方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目前,我省正在深入研究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管理办法,探索入股、合作、流转、托管等多种土地集约形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力争到2020年培育资产超百亿的农业企业10家、超50亿的20家、超10亿的30家,同时发展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
“要把做大做强企业和做大做强农民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江华安说,我们认为,一是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议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用法律保护农民的利益。二是要创新企业和农民的链接机制,例如,农民不用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而是企业做品牌,提供种苗、资金、技术、管理、服务、营销等,农民出土地和劳动力。此外,要创新金融扶持政策,今年将尝试建立热带农业发展基金、银行贷款担保基金,把财政和金融相结合,同时进一步推动农业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
为农民确实权、颁铁证,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不仅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前途。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全省测量面积640.1万亩,审核公示面积417.7万亩,分别占国土“二调”农村耕地面积的67.2%、43.8%,进展总体顺利。
同时,我省也在探索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或通过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东方市去年土地流转面积16.4万亩,仅地租收入就增加3280万元,同时联合有关厅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通知》,防范“三过”和非农化等风险。
只有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才能真正把农业打造成产业。今年,我省力争推动5家农业企业挂牌上市,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试点,力争新增合作社500家,力争培育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继续实施万名中专生培养计划,今年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名。
“三区试验”典型引领
发展现代农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试验示范、典型引路,是让政府、企业、农民做到遇事不慌、不困惑的有效手段。
为此,海南实施“三区试验”,做到在发展现代农业时,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以点带面,以面促全。所谓“三区试验”,就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我省重点建设三类园区:一是创建百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力争从中培育出百强农业企业和百强合作社。二是建设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好5个转方式示范区。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重点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模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创新“强农金融”和“惠农金融”制度。
据介绍,我省要继续实施百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行动,去年评定的首批14家基地要提高建设标准,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建立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不合格的要考虑摘牌;今年还要再评定一批、储备一批、创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基地要及时组织认定、挂牌,对基础较好但还不完全达标的基地,要支持它提高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项目的建设。建设好5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示范区,建立科学严谨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逐步扩大试点试验范围。
今年我省还将创新金融支农模式,成立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基金,省财政出资1亿元,募集社会资本9亿元,主要投向优势特色产业和重大农业项目,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同时成立海南现代农业担保机构,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缓解资金紧缺问题。
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海南也以休闲农业为载体,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截至去年底,全省休闲农业点达到226家,吸纳就业1.85万人,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5%。海南“互联网+农业”也迅速发展,启动建设了10大互联网农业小镇,石山、会文等小镇已初具规模。
我省农业科技应用,也存在集成配套不够、组合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等问题。今年,海南要创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围绕规模化基地和主导产业,整合资源进行集成配套推广。要围绕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整合中国热科院、省农科院、农垦系统、农业企业等多方面的科研力量,实施重大病虫害防治等科技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