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靠什么保障粮食安全

   2016-03-25 四川日报4820
核心提示: 与乡村干部交谈,不少乡村干部对去年底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感到突然。据调查,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粮食市场玉米价格下降了20%,四川玉米价格下跌对稻谷、小麦价格形成挤出效应。去年粮食丰收,但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种粮收入下降,“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没想到种玉米也会赔”。
   新春走基层,看到农民春耕备耕不知道种什么能赚钱,普遍担心“增产不增收”。

 

  与乡村干部交谈,不少乡村干部对去年底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感到突然。据调查,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粮食市场玉米价格下降了20%,四川玉米价格下跌对稻谷、小麦价格形成挤出效应。去年粮食丰收,但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种粮收入下降,“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没想到种玉米也会赔”。

 

  乡村干部感到意外的是:自2015年起放开烟叶收购价格,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正如乡村干部谈到的那样,1985年放开了绝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1992年放开生猪、猪肉价格,1999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2004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但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并非“一放了之”,对稻谷、小麦实行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临时收储价政策,这些政策对保障粮食、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托底”作用。现在农产品价格全部由市场形成,靠什么保障粮食?“决不让种粮农民吃亏”!这是我国对稻谷、小麦实行收购价的初衷。现在的问题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我国粮食呈现出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新形势,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不断扩大,我国对稻谷、小麦、玉米实行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使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过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粮食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甚至亏损,导致肉、奶等畜产品的内外价差也在不断扩大。“卖粮难”与“储粮难”并存,“国货入库、洋货入市”“仓满为患”,吃亏的仍然是农民。

 

  新形势下保障粮食,首先要观念创新,认识上的误区。粮食的关键是能力。当前强调粮食并不是因为国内粮食供给紧张,并不是要求粮食产量越多越好,主要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强调未来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000亿公斤左右。在内外价差不断扩大的市场背景下,靠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来保障粮食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构建13亿人口的粮食“阀”,粮食少了不行,粮食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不能把保障粮食等同于粮食数量自给。从长远看,保障粮食的根本是潜在生产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必须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一代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产业化。还是这句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藏粮于产业化”!

 

  新形势下保障粮食,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粮食生产和粮食必须得到保障,但以政府为主导、粗放发展粮食生产的发展方式导致种地成本高、农产品价格高、市场竞争力低和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以市场为主体,从规模适度化、种子优质化、工艺标准化和技术体系化入手,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农产品的性和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就粮食而言,市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水土资源红线,守住生态红线和农产品底线。同时,坚持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不动摇,鼓励引导农民根据市场信息优化资源配置,面向市场追求收入化。

 

  新形势下保障粮食,适度进口也是重要途径。关键是要规范粮食国际贸易秩序,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契约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

 

  总而言之,粮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根本保障是产能的巩固和提升。用新的发展理念保障粮食,应该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时此刻,我们期待新一轮农村改革为粮食构筑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是巩固和提升产能和质量效益的根本路径!

 

 
标签: 粮食安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