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当地实行轮作休耕的情况如何?农民是否从中受益?在轮作休耕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河北衡水市桃城区留仲村是个800多人的小村,耕地有将近1万亩。作为2014年衡水地下水超采治理综合试点,当年就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把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改为一年一熟制。村支部委员刘志明告诉记者,刚开始,让种地为生的农民歇半年不种地,很多人是不同意的。
刘志明:“一开始的时候一部分上岁数的对这个事不太接受,原来一说就是两季,人们以为两季得多收多少东西,对休耕他也知道,为什么老百姓秋后早早的就把地翻过来,让太阳晒晒,让风吹吹。而农民牛宝田却是当地个吃螃蟹的人。他有19亩地,10月初收了夏玉米后,把地翻好,放弃了继续种小麦。”
地歇了,人可闲不住,牛宝田有份电焊的手艺,他跑到附近一家铁路设备工程队打起了工,每天80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块。牛宝田说,自己之所以放心出去打工,一是因为闲不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休耕的地会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给补贴。
牛宝田:“比那个收入高,那个你种着麦子耽误着你就出去打不了工了,这期间一亩地落就落个七八百块钱,就能弄个一万三四,这样呢,这边弄八九千,添上打工的一万,得多个四五千块钱。”
刘志明:“看到有人从休耕中尝到甜头,补贴也是真事,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以前的旧观念。村支部委员刘志明说但是通过真正实施了,政府这一亩地给500块钱,老百姓真拿到手里了,他这么一算经济账,一年实施下来,第二年对这个事相当拥护。”
但是通过真正实施了,政府这一亩地给500块钱,老百姓真拿到手里了,他这么一算经济账,一年实施下来,第二年对这个事相当拥护。从2014年开始,作为压采地下水试点,衡水市在全市范围内,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尝试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当压减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等作物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两年来,仅衡水桃城区就休耕土地2万亩,压采地下水360万立方。
桃城区农牧局农业中心主任赵树良:“我们桃城区整体推进面积是两万亩,每亩补贴500元,通过财政拨到乡财政所,直接打到农民的卡上,15年—16年的补贴现在正准备发放。”
休耕期间,村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还能拿到休耕补贴,既有利于土地休息,也让村民收入有了保障。休耕的目的是恢复地力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在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建军看来,河北衡水市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在我国,地候环境复杂多样,想要推广休耕,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真正推广开来,并不乐观。轮作休耕不是减少耕地,也并非废耕、弃耕,要从“藏粮于地”的角度出发,稳妥地、有计划地统筹推进。
刘建军:“咱们正处在从踊跃转化城镇化的阶段,还有一些不规范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同程度的有土地荒芜的情况,怎么来避免,高产现代化的基地正常的休耕轮作,和失去管理,有的地方是空心化了以后荒弃的土地,这种情况怎么来区分,否则推进过程中影响到一些试点的,他是有损失的,在补贴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公正,所以我觉得要避免这个问题,让政策设计更加有效。”
我国国情特殊,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也较为复杂,既要保证粮食,又要让土地适当休养生息;既要考虑劳动投入,还要保证农民收入;说到底,轮作休耕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试点地区应在遵循保护粮食产能和保护农民收入的前提下,稳妥探索休耕供给侧改革,调结构,调的不是耕地用途,而是种植结构。
任正晓:"中央提出可以探索实行轮作休耕的制度,不要把这个休耕轮作当成减少耕地,使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非农化、非粮化,这是很可怕的,因此我们说调结构应该在农业内部,农产品种植结构上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