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米临储改革消息备受关注。发改委联合中央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调整,新机制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方式,并率先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
据统计局统计,2015年玉米产量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7亿斤,而2015年消费量仅在3500亿斤左右。同时,国内外主要粮食品种已连续4年多价格倒挂。再加上国际粮价深度回落,国内粮价已成为全球“高地”,加上市场消费低迷,加工转化开工不足,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东北等核心产区新粮收储矛盾和储粮压力比较突出。
在此等形势下,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进行市场化改革并提出新的机制,一方面,调整市场结构;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新的机制,一方面,能够减轻粮食储量库存压力,以市场机制来引导粮食储藏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市场定价可能会导致农民出售粮食的直接收入波动频繁,收入结构也会因生产结构调整而发生改变,但是保留“补贴”机制,给农民收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玉米临储改革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的库存也达到了历史高峰,其中又以玉米为甚。收储政策亟待调整,这显然成为农业改革的攻坚难题。
宋杰凝表示,新的机制相对临时收储政策而言,更强调市场机制在玉米生产收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临时玉米总库存量已增至2亿吨左右,库存压力很大,在这种“去库存”的背景下,采用市场定价的形式,意味着玉米市场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而市场价格机制将会引导农民调整玉米生产结构,原材料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刺激下游消费,从而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此次改革,是希望更多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促进农业发展机制转变,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推动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种好粮、卖好价,促进农业持续增收;促进流通业发展,调动玉米流通、加工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性,增加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与此同时,宋杰凝还提出,在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破待解决的背景下,“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出台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此次玉米收储机制在部分地区的调整,是我国粮储改革的一次创新性实践,推进了我国粮储改革的进程。
目前,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其他品种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是我国粮储改革的一次新尝试,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有望在其他粮食领域得到复制应用。”宋杰凝表示。
玉米收储机制调整 以市场定价去库存
2016-04-06
中国产经新闻报5740
核心提示: 近日,玉米临储改革消息备受关注。发改委联合中央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对玉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