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春播以来,很多农业大户和种植基地都盯上了有机肥。曾经“默默无闻”的农家粪肥,一下子成了俏销货。徐州城乡就有一批现代卖粪郎,他们穿梭在田头阡陌,为货源奔忙。
食品,催生粪肥挑大梁
4月4日下午,给本村葡萄种植户送完一车猪粪后,徐州铜山区棠张镇“粪老板”武冲终于可以洗洗手歇一歇了。今年47岁的他,从32岁起开始收售农粪,见证了其起起落落。
紧靠徐州市区,棠张镇是当地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7.8万亩耕地中,4万亩种植各种蔬菜,特别是萝卜,远近驰名,有“棠张蔬菜一大怪,萝卜当成水果卖”的美誉。春节后,又到蔬菜换季的关键期,全镇对农肥的需求量极大。以王庄为例,今年需要70至80吨农家肥在耕地前使用。附近的跃进村,以人粪、猪粪生产的绿陵牌商品有机肥,40千克袋装规格售价高达26元。
“一亩园,十亩田”,农民要种植蔬菜大棚,必须粪肥要当家。和其他村民一样,武冲从2000年起在家建大棚种菜,销售黄瓜、西芹、丝瓜、苦瓜等时鲜蔬菜。但是,近年来,他发现,长年使用化肥后,蔬菜大棚面临着土壤板结的困境,“必须使用农家肥,农家肥特别是人粪微量元素比较多。种出的蔬菜更好吃,抗病虫害能力强,叶大厚实,体格好。”
棠张镇农技中心主任孔祥霞介绍说,由于徐州地区多为黄泛区冲击平原,土壤结构简单,迫切需要测土配方后补充农家肥。2006年,该镇曾对每一块耕地进行详细的测土配方,“每200亩取一个测量样本,发现只有施用复合肥,才能改变土壤结构单一的不足。”
巨大的需求,使位河村村民何振强看到了商机。他对接上三堡毕庄的一家生猪养殖场,他的小货车一天两次,一次两吨,雇佣了一个小工帮忙干。“每车100元买,240元卖,有140元的纯收入。一年可挣7万元。”
粪肥越来越难收,基本靠抢“要一车,是吧?现在可不好找。”没等缓过口气,武冲的电话又响起。村民刘保华点名要一车干人粪:“最近几年,人粪是越来越难收了,货源基本靠抢。原来60元,城里‘旱改水’后,马桶一冲,粪源更加紧张。小三轮,一车4方120元还供不应求。”
徐州金山桥开发区瓦房村,有一个人粪晾晒点,这是武冲的“商业秘密”。60岁的邱庭远是这里的“主人”,“在村里收粪卖粪,我干了一辈子。”邱庭远告诉记者,城市不断扩张,这恐怕是市区内最后一个还能掏到人粪的地方。
这附近有20多个旱厕,每个每月能卖50多元钱,这对每月仅有1400多元工资的环卫工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村庄就要被拆了,一旦旱改水,最后的粪源也没有了。”老邱忧心忡忡地说。
2005年之后,以人粪为的农肥需求量越来越大,周边乡镇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农业需要,武冲只好到更远的徐州市区寻找“货源”,足迹踏遍了狮子山、骆驼山、黄山垅等地,走遍全城,却发现货源越来越少。
调查中,记者发现,市面上猪粪、鸡粪大行其道,并非因其品质好,而是无奈退而求其次。植物残渣质量太低,肥效的是人粪,其次是猪粪,最差的是鸡粪,恰恰最值钱的,都被汩汩流水冲进了下水道。
若要受宠,粪肥也要深加工
十年来,“菜农盼、乡村厌”的农肥交易市场硬是没能在徐州任何一个乡镇扎根开花。
“农民都不愿摆在自己村头。”何振强说。远离居民点,给各类农肥销售带来“一公里”难题。乘坐何振强的小货车,记者前往他最主要的货源地,小货车仅能停到距离出粪口4米远的地方,“没办法,只好一锨锨往车上‘倒腾’。”
农家肥变成抢手货,造假就多。刚入行时,武冲买进4方货,竟然被掺进一半的酒糟、麦糠和锯末,卖不到70元钱。猪粪用水冲,再收集,因为买卖“只看体积,不看重量”,即使辨别出来,但“货太少,明知是假也得收!”
3月初,曾有邻省褚兰镇老人拉着一车干粪到位河村村头售卖。但是,那时所有的菜都已追肥结束,老人辛辛苦苦收集的优质粪肥只能忍痛处理,贱卖、拉回、倒掉,除此再无他法。人粪储存困难,加上销路单一,“粪老板”缩手缩脚,不敢进货,一天仅出一车,就怕积压。“能不能尝试把市场搬到网上?”武冲希望,这些问题能借助移动互联网得到解决。
“货少推高售价,一年费用高达3000元,只有大棚才舍得用,大田用不起。”绿陵公司宋经理说。基本上看,目前农家肥的生产制造方法太落后,还停留在100年前的生产水平上。今后若想让农家肥“再受宠”,必须走专业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商品化销售、互联网拓展的新路子。
有机农业俏了,农家粪肥火了
2016-04-19
新华日报7960
核心提示: 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春播以来,很多农业大户和种植基地都盯上了有机肥。曾经默默无闻的农家粪肥,一下子成了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