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取消,今年春耕种什么成为农民难题。
吉林省公主岭市素有“玉米之乡”的称号。
△2016年4月上旬,《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这里时,春耕正陆续开始。一些农民在田里打拢子、播种。
可是今年,在这片黄金玉米带上,他们的内心没有往年那样踏实了。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头道杠村的地头上,我们见到了玉米种植户姜井春。今年春耕,他很纠结。三垧地的玉米种早已备好,可这几天忽然听说,秋天玉米价格还要降。
玉米种植户姜井春:价格你没法担心,到时候多少钱都得卖。
虽口口声声说着担心也没用,但姜井春还是忍不住四处打听玉米的价格。2014年秋天,吉林省质量的玉米,每斤能按一块一毛二的价格被收入粮库。可按照2015年公主岭的玉米行情,刨去多余的水分和杂质,质量的玉米也只能卖到9毛多钱。不过这两天,姜井春知晓他姐卖了1.23元。
从9毛多变成一块多,难道玉米价格价格涨回来了吗?
△每当听到什么风声,姜井春都喜欢跑到爱看电视的老王家打听打听。
老王:一块零二分三?现在价才9毛6(分)。
姜井春执拗地不信。可老王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呆了半响。
老王:那天看电视上播临储政策完了,意思就是说没有了,号召种别的。
临储政策取消意味着秋天没有了国库收粮。姜井春早已为今年的春耕备好了种子、化肥,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是当头一棒。
而在姜井春所在的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头道杠村,《经济半小时》记者随机走访了一些农户,虽然对秋天的价格很担心,但是因为不知道该种什么,于是目前还打算继续种玉米。
据黑林子镇头道杠村村会计统计,头道杠村如今有耕地460晌,今年依然都种玉米。
翻了两天地,姜井春心里对玉米价格的不安丝毫未减。这天,刚从地里下来,他又径直跑到老王家打探消息。
△老王这几天一直把电视锁定在乡村频道,等待关于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的补贴细则。
老王:人家说老百姓你放心,补指定是给你补,不一定用哪种形式给你补,形式没下来。
老王媳妇不知从哪听到的风声,临储政策调整后,玉米可能跌到7毛5分钱一斤,这下,两个正看电视的老爷们儿都坐不住了。
老王:瞎说, 7毛5(分)除了化肥种子还有啥,挣啥钱?
就在姜井春和老王在等着玉米新的消息的时候,另外一些村民今年已经有了新的打算。公主岭市怀德镇十里镇村的小谢家里有四十五亩,今年三分之二的土地由玉米改种了土豆。
小谢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自己的玉米在市场上只卖了9毛多一斤,村里还有传言,到了秋天,玉米会跌到7毛多一斤。照这样计算,如果今年三垧地全种玉米,收入会少很多。
越往村里走,《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今年春耕,对玉米价格心里没底的农民并不在少数。
△在路边,《经济半小时》记者遇到了一群农民,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玉米行情。
陈殿生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家有一晌地,种了10年的玉米,可就在今年两会,听电视上讲玉米政策要改,他便动了改种其它作物的念头。
陈殿生:韩长赋在答《经济半小时》记者问的时候说玉米是“三多”,产量多、库存多、进口多,所以说转型。东北通化地区重点是栽土豆,纳入主食。
2015年,首次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格,降幅10%。对于吉林地区来说,2015年的玉米临储价每斤降低一毛钱,农民一晌地少收入2000余元;2016年3月,玉米临储政策进一步调整,变成“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就是价格跟着市场走,不再收储。
陈殿生更是担心2016年秋天的玉米价格继续往下跌。后来又听说把土豆纳入了主粮,陈殿生想来想去,决定今年家里的玉米地分出一半,改种土豆。
改种对于陈殿生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一直以来,公主岭的玉米价格都处在前列,玉米又是个省事的作物,每年农忙算起来只有两个月,平时不用看护打理,不费人工。眼下,虽说改种了土豆,他也担心,种的人多了,价格会受挫。
按照村会计的统计,十里镇村里748晌地,改种土豆的有120晌。占到总面积的16%,这在村里是最多的一次。
很多农民因为政策的调整有些不知所措,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观望,继续种玉米,可是也有一部分农民由于担心秋后玉米价格下跌,而把土地部分改种了其它作物。《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由于相关细则尚未出台,就连基层粮食部门的领导,此刻对于秋天玉米市场究竟会怎么样也无法预测。政策的调整对种地的农民已经带来了影响。
凌晨两点排队卖粮,补价分离,既要去库存提效益,也要保障种粮积极性。
△春耕时节,在公主岭市的许多粮库门口,像这样一辆辆载着玉米准备卖给国库的卡车排成了长队。
《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这儿等多久了?
玉米种植户赵树志:(凌晨)两点钟来的,到这儿排号。
赵树志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年的粮不比往年,验得更严了,等的时间也更长了。眼看着要到中午12点了,才轮到赵树志进门验粮。从粮库出来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结果等来玉米霉变率不达标的坏消息。在 2015年的临储政策中,提高了玉米收储的门槛,规定“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过2%”的,粮库不予接收。许多农民因为希望能将玉米卖个好价钱,秋后收割后在自家庭院晾晒脱水,等到春耕前再卖。可是往往保存条件欠佳,玉米捂出了霉变。往年还好,今年超了标,国库不收,就只能走贸易粮渠道折价卖了。
没办法,在足足等了10个小时后,赵树志只能失望地回家,看看能不能把玉米卖给村里的养殖户。而今年,很多村民都像他一样,感到手中的玉米没那么好卖了。
而负责收粮的人今年同样压力巨大。范家屯粮库是公主岭市最早一批开门收粮的粮库,2015年秋收过后到现在,才收了63800吨,17万吨的库容就填满了。
粮库负责人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按照计划,每年都应有5到6万吨的陈粮通过拍卖、定向销售等形式出库,可2014年,受制于市场因素,只实现了2.5万吨的玉米出库。收完今年的临储粮整个库容将达到17.1万吨左右,陈粮现在还有10.3万吨。
2008年,开始实施玉米临储政策,8年后,像范家屯粮库这样,三年陈粮积压在库的粮库并不在少数。据测算,目前玉米国储库存已直逼2.5亿吨。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许多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库里却“空空如也”。在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企业的生产库存目前只够供应5天满负荷运转的玉米原材料。
△场地左边放的是生产用玉米原材料,右边的墩子囤房着大量不能动用的储备粮。
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采购负责人赵小刚:我们作为临储收购、托市的收购主体,粮我们是不能动的。既然粮库装不下,企业原材料紧缺,把粮库里的玉米卖给企业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2008年,开始通过临储政策托市以来,吉林省的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由最初的不到1500元/吨,逐渐加码到现在的2000元/吨。
赵小刚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连续大量的托市,企业承担不了高价,造成有时候没粮可收,同时造成了大量的政策性玉米,屯在库存两三年。2013年,吉林省的玉米临储价格是2240元/吨,而2015年新粮的价格是2000元/吨,连续8年的托市政策使陈粮比新粮价格还贵,收粮款、仓储费用加起来,又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赵小刚回忆,最困难的时候,企业每生产一吨淀粉,就亏损400元;有的车间甚至全线停产。
△赵小刚介绍,现在正在进行生产的车间曾因为亏损严重在2015年9、10月份全线停产。
目前,刨去吉林省财政给的补贴,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公司生产玉米淀粉,一吨的亏损依然在200元左右。不过,2016年3月28日宣布的玉米临储政策取消,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赵小刚:补价分离意味着价格交给市场,然后补贴由政府来实现,不会造成政策市,让我们产区的玉米和销区的玉米能出现顺价,那样的话我们就非常期盼。
2008年初,全球涌现粮荒危机,中国政府严格限制玉米的出口数量;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下游深加工企业亏损连连;加上连续5年玉米丰产,造成了大量玉米剩余,农民有粮难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保障农民利益,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应运而生。政府托市,保障农民收入不减,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临储政策实施8年以来,刺激了农民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激增。
2015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领域面临“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就是去库存的举措之一。
2015年12月末,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提出,我国5年内拟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主要在于“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
不过,2016年的春耕,《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公主岭市走访的大多农户并没有为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做好准备。公主岭市粮食局局长王蓉介绍,公主岭市正在计划逐渐调减玉米播种面积5%到10%。。
不过,无论是公主岭市的粮食部门还是有点摸不清政策的农民都知道,农业播种需因地制宜,在公主岭这片黄金玉米带上,绝大多数农民最终还是会选择继续种玉米。只是在一些有水源供应的地方,正在设法改种水稻。
那么,在未来临储政策取消、价格向市场回归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相关细则究竟会如何制定,成了粮食部门此刻最为关心的问题。
王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较为明朗的是市场定价、政府补贴的政策模式,但具体定价细则还未出台,他们作为地方工作部门很希望能够尽早出台政策,让农民清楚。玉米取消临储政策后,补贴究竟怎么补,依然是个问号。至于秋后的玉米价格究竟会是什么样,恐怕谁也说不清。不过,就在多数玉米种植户犹豫不定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了。
期货市场看空预期,秋天玉米价格是否会降,兜底收购维护农民利益。
当许多农民还在田间地头为秋天玉米价格的不确定深感纠结时,大连商品交易所却已悄然汇聚了市场上多方参与者的综合预期,并将这种预期变成一笔笔真金白银的交易。
△中粮、中储粮、各种做粮食买卖的大型企业都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购买远期合约,规避玉米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比如,某企业害怕玉米价格在2016年秋天将会下跌,为防止价格下跌造成企业现有库存玉米的亏损,便可在期货市场上以低于现货的价格买入2016年9月到期的远期合约;假如2016年9月玉米价格果真下跌了50元/吨,现货市场上亏损50元/吨,但在期货市场上由于做空,获取利润50元/吨,抵消亏损。
据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经理王娜介绍,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和玉米行业密切相关的下游企业,对政策的前瞻性强。
△早在2015年3月,距离临储价格下调的公布还有半年时间内,玉米指数合约就已经开始一路走低。
《经济半小时》记者:也就是说早在去年春耕之前其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市场就已经有这个反应了?
王娜:对。
在2015年3月,东北地区的春耕尚未开始。由于2014年玉米临储价格达到了2240元/吨的新高,农民普遍的心理是2015年玉米价格还会涨。带着这样的预期,2015年的玉米播种面积较2014年相比增加了1400万亩。殊不知,那时,有政策预见性的下游企业早已纷纷开始在期货市场上卖空玉米。不过,1850元/吨并不是利空的终结。2016年3月,玉米期货的价格由1850元/吨又跌到了1600元/吨。
王娜:主要还是市场中利空政策的一个持续发酵,并且大家对于远期尤其是对于2016年下半年的玉米市场还是维持了一个看空的市场预期。
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盘上,代号“玉米1609”的远期合约标价在1500上下。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农民在2016年春耕时纠结的秋天玉米价格,市场给出的预期是:1500元/吨。同时,预感到政策可能有变化,企业和贸易商开始更加频繁地参与交易,规避风险。进入2015年,期货市场的活跃度急速增长。
玉米期货市场发生着翻云覆雨的变化,而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离这一切似乎非常遥远。作为玉米市场中极为重要的参与方,信息的缺失让他们无法防范潜在的风险。2016年9月的玉米远期合约标价在1500元/吨,这对于缺乏避险方式的农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韩福春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根据吉林省粮食部门的测算,近两年,吉林省农民种植玉米的成本大体在每市斤7毛5分钱。也就是说,在现有成本下,如果玉米跌到了1500元/吨,农民种粮收入和成本基本持平。而给农民的补贴最可能在一亩地170块左右。
不过,韩福春认为,单是补贴,不足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按照测算,正常年景下,我国玉米产量在4500亿斤,消费量3600亿斤左右,多出900亿斤;2015年,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突破800亿斤,加起来就是1700亿斤无法消耗的玉米年产量。韩福春认为,从粮食的大局上考虑,多出来的粮,仍需准备一个兜底收购的方案。
韩福春:让农民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是反复强调的粮食。所以一定出台兜底的收购政策,或者说现在就应该制定预案。
兜底,除了粮食问题,说到根上,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保障农民收入稳增不减。
韩福春:到2020年脱贫,实现小康,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在这种背景下,所以说虽然价补分离了,农民的利益还要保护的。
半小时观察:临储政策取消需细化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所带来的影响,还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传导给市场,传导给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要看清楚其中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时间。
在此要提醒农民朋友的是,此次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既要让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理性。以后的粮食生产,更多的要取决于市场,但政府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是把一切都推给市常比如在组织引导、产业扶持等方面,也都会有所作为。当然,农民和市场都关心的设置的托底收购价是多少,补贴资金如何补、补多少,按什么标准和流程补,目前还没有明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市场过剩的前提下,无论是市场价格还是补贴标准,是不会有有上涨动力的。
作者:头条号/央视财经
链接:http://toutiao.com/a6275263026523635969/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