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农业开发局副局长吴晨飞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农田,地里生长的是传统麦稻。随着钦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泵站、水闸、防渗渠道等配套建筑物的相继建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黄瓜、茄子、辣椒、丝瓜、草莓、西瓜等精细蔬菜的种植,让土地亩产效益明显提升,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增收。”
近几年来,淮安区分别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达到地面平整、水田、园地集中连片,路林渠配套,抗洪排涝设施完善,使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淮安区农业开发局出台了《淮安区农业开发项目工程第三方检测工作细则》,明确项目实施、管理、检查、验收等工作引进第三方检测机制,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该局综合计划科科长王军介绍,在施工材料进场、施工过程、施工结束后都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加以应用。
为充分利用先进通讯手段进行项目管理与信息交流,项目实施之前,项目各管理科室建立微信群,现场监理及施工人员及时将项目实施相关的文字、图片、语音进行传递,并与管理人员实现沟通和互动。此外,淮安区开农业开发区在工程建筑物集中的地方安装监控视频,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适时了解项目现场出人数、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投入使用,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王军介绍道。
吴晨飞告诉记者,农业综合开发的绩效是开发部门管理活动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反映。因此,该局把绩效管理贯穿开发项目的全过程,所有工作围绕发挥项目的整体效益开展。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方案竞赛,优选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案进行实施。在施工阶段,通过评估各施工单位组织能力、经济实力等,确定施工方案,鼓励相互竞争,促进项目质量和进度。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现场诊断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盘考试如何减少环节、降低开支、提率,并通过监理、设计、业主、社会多方研究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公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