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组长,赵其国院士在2008年编写的《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就提出了“农业产品要走向营养化和功能化”的论断。8年来,他将这一论断不断发展成系统的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功能农业。这本《功能农业》专著记录了这一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系统地介绍这一农业新领域的内涵和前程,令人耳目一新。
《功能农业》以“隐性饥饿”,形象地比喻人们对重要微量元素的缺乏,反映了功能农业产品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研究开发这一促使人类健康长寿的功能农产品,而这一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农产品,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这就为解决农产品价格、低效益差的难题开辟了一条新途,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的喜人结果。
这本《功能农业》专著,不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农业这一新兴领域的内涵,还从理论与时间的结合上,讲述了开拓发展功能农业的诸多关键环节以及尹雪斌团队已经取得的喜人成果,使读者感受到这一新生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他们的努力与拼搏,已经取得20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了国内功能农业院士工作站,还组织了四届国际硒学会会议,并成功地将国际硒学会(一级学会)长驻我国。这一切,具体而精辟地阐述了功能农业的重要意义、科学体系、产业化实践,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功能农业发展的绚丽前景。书中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产品,仅在中国功能农业的产值就将达到1000亿元。
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当前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涵,功能产业的开拓与发展,符合这一精神,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条新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都不是平坦无阻的,功能农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探索和艰辛。书中提出了功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即天然化、功能化、复合化、便捷化、个性化、国际化,既总结了功能农业的特点,又反映了发展功能农业的任重道远。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大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差别各异,《功能农业》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功能农业的“十大模式”,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域,对各地发展功能农业具有较好的科学引领作用。
我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党中央将扶贫问题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贫困地区绝大多数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生态高值型功能农业可以作为贫困地区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功能农业》中提到的这一内容,汇合了我国两大发展战略,能够落实党中央“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精神,具有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