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相比,本轮调整的特点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调整过程中有哪些重点和困难?如何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保障粮食?本期“解读篇”为您深度分析《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解读《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种植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记者就如何落实《规划》要求,专访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
为什么要调?
问: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答: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老问题不断积累、新矛盾不断涌现,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品种结构不平衡。小麦、稻谷口粮品种供求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扩大。棉花、油料、糖料等进口大幅增加。优质饲草短缺,进口逐年增加。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硬约束”加剧,靠拼资源消耗、拼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三是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吃得健康,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四是产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需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国内外市场联动越来越紧。国内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国内农产品竞争优势不足,进口压力加大。此外,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重发,病虫害加重发生,对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这些重大部署和要求,给种植业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发展新理念的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二是有巨大市场消费的拉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有科技创新加速的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新技术不断涌现,内在动力持续增强。四是有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制度改革等,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五是有国际国内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了空间。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必须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