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农业各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政策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粮食连年丰收,粮库充盈,导致农民卖粮难,而主要粮食的价格却远远高于国际价格,中国农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第二,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水以及空气污染。第三,伴随着城市化,55%的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但不足40%的人口拥有城镇户口,大量农民工不能完全享受城市社会保障。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这些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幅度开始减缓,这可能对社会安定造成一定的问题。这些都成了现下农业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自1980年代初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重大改革,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央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号文件”,对农业政策加以调整。可是,现有农业政策看上去都非常完美,但在现实执行中,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矛盾重重。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传统上来讲,中国的农业政策包括五个目标: (1) 保障中国的粮食,即保障中国的粮食的自给率;(2) 增加农民收入; (3)维护农村稳定; (4) 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农村美好环境; (5)维护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亿多人口不能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农业仍然是他们的最终保障。同时,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所剩无几,劳动力工资在不断上涨。
即使农村存在大量的土地流转,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也无法改变;由于经济发展,人口老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也无法逆转。 要想同时满足以上5个政策目标,在中国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如果要制定合理的中国农业政策,就必须要对上述的5个目标进行权衡,弱化一两个政策。
在中国所有农业政策体系里面,保障粮食,提高粮食自给率一直是农业政策的核心。这很容易理解。古语云:无粮不稳。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自己的粮袋子不能被外国人掌握在手里。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面对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这样的政策不仅很难实现,而且使得农业的其他功能受到抑制。
中国2015年进口大豆8169万吨,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不算走私,总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国产粮食总量为6.21亿吨,占比为16.7%.。如果考虑到大豆单产只有粮食的1/3,进口粮食所耗土地面积占中国耕地面积的42.7%。中国的粮袋子已经不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了。 实现粮食自给已经变得不可能,中国人的粮食必须依靠进口。
面对现实,开始改变口号:把“粮食完全自给”的口号,改成了“实现口粮自给”,并把土豆定义为主粮。
但是,“实现口粮自给“在面对(1)国内土地资源紧张,(2)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3)国际粮食价格天花板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所付出的社会成本高昂。特别是,现在实施的农产品价格支持等政策不仅扭曲了农业生产结构,也扭曲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社会成本高昂。
为了满足“提高粮食自给率“的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的其他目标变得不可能实现。
如果要满足口粮自给,就必需促进粮食不断增产。在给定耕地总量,且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耕地资源还在减少,中国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已经处于的条件下,如果要继续增加产出,就必须要更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这必然会导致更严重污染。
其次,由于农业投入的边际效益下降,单位产出成本继续上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会进一步弱化。所以现在的一个悖论: 国产的高价粮食不断被收储,但是便宜的粮食进口量在不断攀升。如果继续维持“提高粮食自给率”的目标,农业国际竞争力会进一步下降。
再次,由于投入增加,单位生产成本上升;由于存在国际粮价的天花板作用,即使有国内的价格支持,也使得国内粮价很难上升太多;为了粮食目标,效益很高的经济作物扩张也因此受限,这也导致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受阻。 农民收入不能上升,很可能会导致农村社会不稳。
最后,为了促进粮食增长,投入大量的粮食储备和价格支持成本,这会大量占用财政资源。
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粮食,提高粮食自给率,农业的其它所有农业政策目标都受到了牵制。
为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农业政策到了必需面对现实,对一些传统的政策目标必须做出调整。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农业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农业其他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的现实政策必需要弱化“粮食”的政策目标。
我们也知道,“粮食”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在政治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可惜面对着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进口的粮食换算成土地已经占到了中国耕地的40%以上,粮袋子已经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给定资源约束,担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我们周边的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他们的粮食自给率都不高。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地区的粮食自给率都在40%以下,但是这不能阻碍他们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些经济体的人民,努力发展经济,利用强大的经济资源,从市场购买粮食。
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来看,一亩地如果用来生产粮食,其效益很难超过1万元,但是如果用来生产工业产品,其收益很难有上限,超过1000万都是可能的。 如果用1000万的收入,那可以购买更多的粮食。为了粮食,过度保护耕地,对经济发展未必有益。
弱化“粮食”的政策目标,并不是不要“粮食“,也不是不需要保障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合理的“粮食政策”不是制定政策,每年都在有限的耕地上提增加粮食产量,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农业政策。合理的“粮食政策”应该是制定一定的政策,保障一定的粮食生产用地,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同时从国际市场进口一定的粮食。比如,我们要保证粮食产量超过5亿吨;如果发生社会灾害,人均超过300公斤的粮食拥有量,是完全可以对付的。
这样才能保证其它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使得农业和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弱化粮食自给率 农业政策才有出路
2016-05-10
财新网5670
核心提示: 2016年,中国农业各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政策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粮食连年丰收,粮库充盈,导致农民卖粮难,而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