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总书记小岗行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丰收寄予厚望

   2016-05-19 中国农机新闻网 7280
核心提示: 沉寂三十多年的小岗,因为总书记的到来重新沸腾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2016年


 

    沉寂三十多年的小岗,因为总书记的到来重新沸腾——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下麦田、进农家、开座谈会,重温改革历程,释放重要信号,对农业的重视丝毫不减,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坚定不移,对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追求从未停止。

    “像在梦中一般。”回想起与总书记的见面,凤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徐德明仍难掩激动情绪,在麦田里他与总书记站得最近、交流最多,“总书记特别关心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农田整理、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农机农技如何搞好服务等,他都很关切。”

    徐德明回忆,根据总书记的提问,他介绍了小岗村农业发展情况,汇报了小岗村服务组织情况、怎样搞好农机维修、农机培训和怎样组织机防队开展“一喷三防”等内容。“总书记很满意,频频点头。”

    “通过和总书记的交流能感受到,总书记重视粮食,对丰收寄予厚望;他非常关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农业生产方面,他关心粮食价格,农民卖粮有没有困难。”站在总书记身边的种粮大户程夕兵告诉记者,总书记强调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给种粮大户们提振了信心。“总书记看到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长势特别好,笑着说‘今年的白馍又能吃到嘴里了’,听到这句话,一下子觉得总书记的心和咱农民紧贴在一起,非常亲切。”

    目前,小岗村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流转了8400亩,这些被流转的土地集中连片,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小岗村的农机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81.3%,耕种收、秸秆综合利用,样样离不开农机。”徐德明告诉记者,习总书记视察的4300亩标准化农田,便是12个村民组326户的土地流转成果。

    2012年起,小岗村争取到综合涉农资金4000万元用于43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将大小不等、高低不一、旱涝不保的岗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地平稳的标准化农田,并开展了优质、高产、农业机械化示范种植,土地托管给专业的农机合作组织进行打包式管理。

    凤阳县红旗手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高标准农田的“田保姆”,合作社理事长郭传兵为农民开展统一提供良种、统一秸秆还田、统一耕种收等“十统一”服务,辐射周边7个行政村,超4万亩地。“总书记重视现代农业,所以我看好农机化发展前景。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力度不减,现代农业发展热度持续,在一线的我们更有信心了。”郭传兵说。

   凤阳县鑫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李强听到主席来了的消息很受振奋,“如果我见到总书记,真要感激对农业的大力扶持。”鑫宇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有成员170人,大型收割机、拖拉机、打捆机、插秧机、自走式喷雾机等近60台(套),还有自己的育秧工厂,做到了插、耕、种、收的一条龙农机化服务。王李强坦言,“我希望还能加大对农田的改造力度,让农机顺利开展作业。”

     小岗,在今天依然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见证了我国由粮食短缺到实现“十二连增”,见证了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进落实,见证了机械作业水平更高、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范围不断拓宽、技术持续进步,见证了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总书记的小岗行增强了安徽省农业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徽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0年建成4670万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增加40亿斤左右。安徽省农机部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准备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决定实施“农机化提升行动”,力争“十三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并正在着手起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机化水平提升,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面孔 小岗拖拉机手严银昌 为往事干杯

    33年前,拖拉机是紧俏货。

    1972年,严银昌高中毕业,便留在了学校代课教书,直到1981年,父亲身体不佳,家里20多亩地面临撂荒,严银昌不得不返乡务农。“当时的耕作方式就是牛拉、肩挑与手割,牛不听我指挥,乱走、乱踢”,30多岁才学干农活,教书匠进了农田两眼一抹黑。听说凤阳县里有两台拖拉机,严银昌二话不说就开始筹措资金,还托了关系,最终在县农机公司花了4.4万元购买了一台山东荣成12马力的四轮拖拉机。1983年,严银昌成为了小岗村位农机手。

    “买来拖拉机以后了不得,原本最不擅长种田地的我变成了‘好把式’,村民们非常殷勤地招待我,让我帮忙犁地、翻耕、打场,我就算连夜耕作,排不上队的也大有人在。”农忙时,他就为村民耕地、打场,闲时就跑运输,乡亲们真切感受到了农机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而老严的感触则更深:每亩地耕作收费7元,这不但让他两年就收回了成本,还盖上了大瓦房。在他的带动下,小岗村第二年就新置了四台拖拉机。这一年,严银昌因为听到了广播里宣传水稻收割机,又专程跑到淮北去购买,他笑着说自己爱赶流行,尝到了甜头便成了农机化的忠实拥趸,“毛主席说的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去年,老严看到了无人机在田间打药,大吃一惊,“我怎么也想不到,我国农机化发展得这么快。”他认为,这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

    今年严银昌已经69岁,他见证了我国农机化一路发展跃进,作为小岗农机人,他心里仍憋着一股劲儿:“我这一辈子摆弄过不少农机,好日子都是农机带来的,如果我再年轻20岁,赶上的好政策,一定会把农机事业干得风风火火。”

    年轻时,严银昌非常羡慕美国1000多亩地一起耕种收,如今,对于几千亩流转土地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稀奇。“我国的农业发展跟上外国了。”老严的声音里透出自豪。

    2010年,他把自己的农机都送了人。土地一部分买断了,一部分流转了。一边能拿到每亩800元的流转费,一边还能帮儿女照看饭馆和幼儿园的生意。

    “原来一亩地4个小田块,只有丈把宽,农机使不上力。现在土地集中连片才适合农机作业,这是发展趋势。”至今,老严仍然关注农机化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