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加、替代产品进口冲击等因素影响,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成为本轮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玉米结构调整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缓解库存压力,同时巩固提升优势区产能,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这一调整方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各地如何应对?请看本报记者发来的一线调查。——编者
日前,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李楼寨村种粮大户郭玉宝站在自家麦田前,想的不仅是今年的小麦产量,还在为夏播做打算:“尽管价格低,玉米还是得种,毕竟种玉米一亩地能打1300多斤粮,产量有保障。不过,我准备在30亩夏玉米里套种花生,再引进一部分黑玉米做做试验。”
郭玉宝家的粮田属于高产稳产田,玉米产量有保障,压力还相对小一些。在滕州市南沙河镇源丰家庭农场,农场主刘玉峰的盘算更多:“我们这里属于半丘陵地区,土地相对贫瘠,水浇条件也不好,玉米产量一亩也就800来斤。为了准备夏播,我今年一直在跟养殖场联系,准备种青贮玉米,还留出了少量土地种地瓜、花生和小米,看看收入咋样。”
受玉米价格走低和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即将到来的夏播,不管是高产田还是低产田,山东的粮农们都在仔细做打算。
优势区提产能,深挖增产潜力
菏泽市巨野县是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水平位居前列。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培显介绍,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看,一家一户种植的粮农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务工,多数还是选择继续种玉米,因为“种习惯了,都是用机械,不会耽误外出打工”。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多数有些新打算,包括“提升种植水平,提高单产;与养殖场对接,种青贮玉米;发展玉米与花生或大豆轮作”等等。
“我们总的思路是强化粮食产能建设,进一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推广实用技术,提升玉米种植水平,进而提高粮农收益。同时鼓励粮农大胆试验,探索多种途径增收。”李培显说。
在菏泽市另一产粮大县东明县,麦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1800多户,经营土地2.6万亩。“主要思路还是继续强化技术措施,深挖单产提升潜力,同时探索发展玉米深加工。现在,我们合作社用小麦加工出来的优质面粉、富硒面条等产品,实现了大幅的加工增值。下一步,我就打算把这一模式复制到玉米上。”马国兴说。
滕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种植的优势产区还是要保面积,重点是提产能;非优势产区则是立足于调减,鼓励农民大胆探索新的种植模式。
非优势区需调减,怎么做还有待探索
作为玉米种植非优势区,南沙河镇面对种植结构调整该怎么办?“调减是必须的,但怎么调减还需要探索。”该镇副镇长房永说,“毕竟是年,不能强推,我们暂时还是要做好指导员和服务员的角色。”
据了解,山东省已出台了《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青贮专用玉米示范片、优质牧草(苜蓿)示范基地等,这对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很好的机遇。马国兴说:“我们合作社具备种植规模,最近正积极对接大型养殖场,力争实现订单种植。”
此外,种黑玉米、粘玉米等特色农作物也是一条出路。郭玉宝种植黑小麦20多年了,今年还准备开始种黑玉米。“黑小麦产量虽然低点,每亩也就八九百斤,但价格高,每斤能卖到两元多。希望种黑玉米也能如此。”
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也是一条出路。记者了解到,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正在山东调研,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研玉米精深加工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玉米花生轮作,缓解粮油争地矛盾
前不久,山东省农科院在曹县倪集街宋炉庙村举行了花生玉米宽幅间作现场推进会。宋炉庙村地生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孝印介绍,这已经是花生玉米宽幅间作连续第三年在这里做试验和示范了。“效果一直很好,基本上能实现玉米不减产,还可以多收300多斤花生。”宋孝印说。
山东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张正介绍,发展玉米与花生套种,高肥力地块适宜选“玉米∶花生=2∶4模式”,中肥力地块适宜选“玉米∶花生=3∶4模式”;密度为每亩种植玉米4000株、花生6400~7600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玉米的边际效应,保证玉米亩产稳定在1000斤以上,同时增收300斤花生,实现稳粮增油,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同时,禾本科与豆科轮作还具有改良土壤、降低病害等作用。
好的地块可以发展轮作间作,不好的地块呢?收了麦子种地瓜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几年鲜食地瓜市场一直很不错,尤其是一些好的品种,能卖到七八毛钱一斤。我打听过了,种夏薯虽然产量低点,但有的品种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价格也不低,这就比种玉米划算多了。”枣庄市山亭区一位种粮大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