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三副“方子”破解农机“看病难”

   2016-05-24 大足日报4540
核心提示:  网点少、条件差、设备老化、人才缺乏……大足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量26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60万千瓦,尽管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使用常识和维护经验的缺乏,造成农机故障多,不但在经济上给农机户造成损失,也耽误农时和农业生产。多年来,“看病难”成为了农机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网点少、条件差、设备老化、人才缺乏……大足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量26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60万千瓦,尽管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使用常识和维护经验的缺乏,造成农机故障多,不但在经济上给农机户造成损失,也耽误农时和农业生产。多年来,“看病难”成为了农机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症状:修理技术和专业维修队伍缺乏

 

  王春兰和其他几个合伙人一起在中敖镇麻杨村开了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的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共有几十台。当记者问及这些农机如果出现故障怎么解决时,王春兰表示,如果是一些小毛病就自己的技术人员负责维修,如果问题严重就返厂进行维修,但是厂家的“三包”服务往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来一回耽误时间太长。

 

  专业合作社尚且面临这些问题,普通农户农机“看病难”的问题可想而知。采访中,不少农户表示,大多数散户往往是购买一些小型农机,但是使用一两年后各种毛病就出现了,农机销售网点虽然有售后服务,但却不是上门服务,面对这种情形,懂一点机械的农户往往自己捣鼓,不懂的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就算费时费力将故障农机运回销售点进行维修,经维修人员“动手术”后,照旧毛病百出,有的维修人员还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一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户多花钱,农机具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毫不夸张地说,农机维修已经成为当前困扰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一大难题。为了尽快解决我区农机化发展中的“短板”,近年来,区农委结合我区现状,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增强农机企业的服务功能,完善农机售后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农机“看病难”问题。

 

  “方子”一:建设维修网点

 

  “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发展保障措施之一,在解决农机‘看病难’的过程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农机维修网点,让广大农户在遇到问题时有路可循。”区农委农机站站长易金明告诉记者,区农委将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与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监理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目前,各镇街实现了农机维修网点全覆盖,全区范围内已经建成4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每个网点的维修工作有专人抓、专人管。

 

  “方子”二:强化农机培训

 

  近年来,区农委通过对该委农机站技术人员、镇街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以及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的负责人开展了授课培训活动,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农技、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有关知识水平。

 

  同时,通过召开农机具现场演示会,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利用科技示范户、农民田间学校、科技示范基地、专家大院等,每年培训覆盖人数上万人,基本实现“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区有技术专家、镇街有技术骨干、村社有技术能人”的工作要求。


  “方子”三:开展“上门服务”

 

  “在农机服务上,我们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带机服务’,既农户将故障农机拿到指定网点进行维修;二是‘上门服务’,即农机人员亲自上门为需要帮助的农户服务。”易金明介绍说,农机“生病”了,农户只要拨打农机服务电话,“农机医生”随叫随到。

 

  特别是在大春生产等重要农时,区农委都组织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经销企业“三包”人员组成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种植户、专业合作社检修农机,讲解农机常见故障排除和使用保养等知识,为广大农户解决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标签: 农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