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我国小麦收获机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离中高端市场还有多远?

   2016-07-28 中国工业报伏忠文 王超安8120
核心提示: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小麦机收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小麦连续多年保持丰产丰收,保障粮食战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麦收获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品制造技术稳步提升,市场已经步入理性发展阶段,面临新的资源聚集和能力突破。
   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小麦机收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小麦连续多年保持丰产丰收,保障粮食战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麦收获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品制造技术稳步提升,市场已经步入理性发展阶段,面临新的资源聚集和能力突破。
 
  小麦收获机产业呈现稳健发展趋势
 
  小麦收获机产业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聚集效果展现,为提高我国小麦机械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发展趋势看,整体仍处于历史较好的发展机遇期,正在稳步推进中高端产业、市场发展目标。
 
  首先产业聚焦效果展现。已经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中央连续十二年出台涉农一号文件,“三农”投入一直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农机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6.5亿元,十二年增长了八翻多,有力地促进了收获机械产业的发展。
 
  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已经形成山东、安徽、河南等小麦收获机产业集群,构筑了有序发展的产业格局。从产业格局看,国内已没有单独制造小麦机惟一产品的企业。具备小麦、水稻、玉米三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达到8家,具备水稻、玉米两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达到5家,具备小麦、玉米两种收获机械制造能力的企业达到11家,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粮食作物收获的需要。从产业价值链看,国内主要企业是从小麦收获机产业开始起步,推动了收获机械产业的多元化。产业技术平台稳步提升,不断缩小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现实差距。
 
  其次品质推进稳步提升。综合判断,我国小麦收获机产品正快速向大中型、中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仍处于成长期。一是从技术应用水平看,国内小麦收获机主要采取三种技术平台,7kg/s以下喂入量机型主要采用切流滚筒加横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7kg/s以上机型主要采用切流滚筒加纵轴流单、双滚筒脱粒分离技术;单独的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满足了不同端位用户的需求。二是从发展实践看,国内企业小麦收获机研发、制造水平大幅提高,大喂入量小麦收获机新产品不断上市,10kg/s、12kg/s纵轴流产品研发、制造能力稳步提升。产品可靠性及MTBF大幅提升,卸粮筒堵塞、离合器失灵、发动机高温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作业要求。三是从使用情况看,纵轴流产品在东北区域及其他大地块作业组织的需求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占据3%左右的空间;横轴流产品在冬麦区传统性市场仍保留97%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及农艺符合性明显提高。
 
  再其次市场格局持续优化。我国收获机械企业、销量、时间、用户竞争格局比较集中,近年销量保持在4万余台左右,“大小年”特点得到改写,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
 
  一是销售企业集中,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行业前3家企业销量约占整个行业销量的85%左右,竞争名次趋向稳定,企业间差异化优势短期内无法突破。
 
  二是销售区域集中。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冬麦区成为主要销售区域,销量达到行业总销量的90%左右,成为企业重要目标市场。
 
  三是销售时间集中。我国小麦收获机市场需求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多年来上半年市场销量接近全年总销量的85%,与冬麦区区域上半年小麦收获农艺需求基本保持一致;春麦区及稻麦轮作区域下半年农艺需求产品量在15%左右。
 
  四是销售机型集中。受补贴导向影响,6kg/s机型是2014年、2015年的主要销售机型,占据市场的主要位势,市场占有率达到95%左右。
 
  五是销售用户集中。跨区作业成为小麦收获机独特的亮点。我国土地流转加快,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大中型产品主要购买对象,市场份额超过60%。
 
  小麦收获机发展需要把脉突破
 
  在新的创新因素推动下,小麦收获机竞争生态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小麦收获机作为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功勋产品之一,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成长经验多维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而不强仍然是产业亟须突破的瓶颈,面临着产业突破、人才培用、商业模式带来的实践挑战。
 
  首先产业突破缺乏创新驱动。由于创新研发能力较弱,创新创造不够,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
 
  一是产业层级存在差异。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或受制于人,是小麦收获机产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跨国公司已经拥有智能化、中高端、大中型系列小麦收获机产品;国内小麦收获机产业主要以中低端产业、中小型产品为主,低效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制造能力需要提升。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明显。柔性制造系统(FMS)、网络化制造系统、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有待快速提升。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水平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静液压驱动技术应用力度不足,大型联合收获机转向驱动桥、总线控制的电液悬挂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先进工艺、材料、液压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面临总体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应用领域尚不能完全实现自给等三大突出问题。
 
  三是产品品质需要提高。国外同类先进的大型产品广泛采用CPU处理技术、总线控制技术、激光测量技术、GPS系统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实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控制。我国小麦收获机在大喂入量产品迫切需要推进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智能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才培育与使用缺乏先发模式。行业人才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中高端人才短缺和人力资源育才机制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现有人才流动过快,不利于企业发展。从实践看,农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总量和结构、整体素质和技能,难以为企业从速度型扩张走向质量型增长提供动力。高端产业研发设计、管理人员严重缺失,与国际先进产品水平达到同步难以步步推进,创新性研发设计、高端设备制造、工艺突破性人员严重不足,人才使用多是企业内人才,缺乏国内外人才的引进和招聘。培训投入资源不足,农机企业培训重点、培训方式、培训平台主要是以现有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高端产品的培训规划和布局。专业型技术队伍,从事管理的人员多,从事一线研发掌握区域作物农艺的设计人员普遍缺少。部分企业激励制度不到位,缺乏留人、用人的机制和手段,技能和薪酬不匹配,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再其次商业竞争模式有待构建。目前,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需要企业做到企业资源和竞争能力的一致,需要把握行业性与区域性市场变化,掌握、应对各类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营销策略与操作思路,透视市场机会点、突破现实营销的困局。
 
  一是缺乏惠农政策、竞争对手和客户关系的趋势性、针对性研究,企业自我为主的现象严重,不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无法识别、难以把握新一轮政策、产业、市场规律性变化中存在的发展机遇。
 
  二是部分农机企业逐步运用电商、微信等业务平台,受区域代理、区域性补贴等因素影响,仅仅停留在用户信息管理阶段。
 
  三是内“动”外“静”。在竞争理念方面,部分农机仍依赖于卖产品而不是送价值。“动”是主要在企业营销人员外力上下功夫推动,“静”缺少渠道经销商对终端的内因有力推动。在竞争价值方面,受产品资源、企业养成和销售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部分企业主要依靠产品价格和服务的促销活动,缺乏以提供实用农业装备解决价值方案的规划和行动,没有从体制和机制上盘活经销商的能动性。
 
  四是在客户维护方面,缺乏和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的客户管理、维护、推广。在农机订单作业、中介信息服务、跨区域合作、农机租赁等方面缺乏融合和研究。
 
标签: 小麦收获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