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陈锡文: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激活市场主体为先

   2016-08-19 中国粮食信息网赵瑞华4770
核心提示: 怎么把应该出现的市场主体,这是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怎么把应该出现的市场主体,这是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在8月11日召开的“2016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查干湖夏季峰会”暨“吉林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上,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农办原主任陈锡文指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首先要恢复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同时完善农民生产过程中的补贴配置,而最重要的是要中储粮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
 
  据介绍,2007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出台时,玉米临储价格是0.7元/斤,基本符合市场供求关系。但是随后几年逐渐脱离了市场供求关系,转向以保障农民利益为主,收购价格一路上涨到1.12元/斤。
 
  他表示,临储收购和收购价收购政策,实际上带给农民一种误解,使得农民种植前就知道收割以后能卖多少钱,于是放心大胆种,终于把玉米种成了铁杆庄稼,到现在不得不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陈锡文认为:“凡是要投入市场的商品生产,都不可能避免市场风险。因此,今年年底玉米什么价,我想现在没有人能够地测算出来,但可以把进口玉米或者玉米替代品进口到岸价格、玉米初加工产品成本收益价格倒推出的玉米价格,当作判断今秋玉米市场价格的依据。”陈锡文认为,临储玉米收购实际上是把对农民的补贴放在了价格里面,这种补贴方法令市场价格不断提高,提高到成为市场价,市场彻底成了一个政策市。因此,现在把补贴从价格中分离出来,恢复市场机制在粮食定价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
 
  陈锡文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什么来决定价格,同时改变通过价格补贴农民收益的办法,转向绿箱补贴,转向蓝箱补贴,转向WTO规则没有限制的补贴,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最终目的在于恢复市场定价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要想市场定价,价格就必须由市场形成;要想形成市场,就要有足够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
 
  陈锡文指出,东北实施临储玉米收购这些年来,很多市场主体都已经习惯了去中储粮拍粮,国库里有的是粮,自己都不再收粮。所以怎么能够把应该出现的市场主体,这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陈锡文认为,中储粮之外的市场主体,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是明确5000多亿斤的玉米总库存怎么消化,怎么处置,结构是什么,每个阶段怎么办,让市场主体放心地进入市场。
 
  “第二个要认真解决好中储粮体系以外有资质、有意愿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面临的贷款难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到了秋后会出现玉米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是仍继续由中储粮一家收购的局面。”陈锡文强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13.34+3.09%,买入)的国际竞争力,而推进玉米的收储制度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锡文指出,我们要把收储制度改革看得完整一些,要把它看作是在中国粮食生产供销、恢复市场机制作用的重大节点。
 
  “比如说供过于求、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现象,不仅仅是在玉米、棉花、糖、油上,还包括小麦、稻谷。所以我们要从推进玉米购销制度改革中,去探索经验,探索出一条既保障农业顺利发展,又保障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还能切实保障粮食的道路。”陈锡文说。
 
  对于主张多进口粮食的的观点,陈锡文表示:“进口是必要的,但是粮食进口量不能危及我国农业,不能危及我国农民的生计,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标签: 玉米收储制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