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件充分阐述了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集约生产,推动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促进粮食生产集成、节本、提质、增效;有利于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文件确定了整体推进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强调确立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机艺融合,协同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四项基本原则。2016年在全省启动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到2020年底,力争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中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以上,机械化烘干处理能力达到60%以上,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到80%以上。
吉林提出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主要任务是
突出两大作物种类,以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作物;聚焦六个生产环节,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明确一个主攻方向,提升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提高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收获和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着力解决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探索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根据全省主要粮食作物优势产区、种植模式和全程机械化特点,确立推进全程机械化主要内容,分作物、分区域,总结形成适宜区域发展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形成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机制。
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的措施,文件从六个方面,实打实拿出了硬措施、实要求、真投入。首先从加快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有实招。在全省实施敞开普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年度补贴资金连续滚动使用,省级资金一方面用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机具累加补贴,另一方面与资金捆绑使用扩大规模。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实现全程机械化目标倾斜。整发展。大力培育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按照“一乡一合作社”的布局和自愿建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及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全省30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每个乡(镇、街道),平均扶持建设一个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省级农机化建设资金规模,扶持农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机装备建设,补助用于农机装备建设和机具库棚建设,平均享受补贴的农机装备投资额度350万元。优先在粮食主产县(市、区)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通过农业信贷担保方式为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积极推动开展农机金融租赁、农机抵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创新,着力解决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机装备建设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全省粮食主产县(市、区),按照“一乡一个示范区”的布局,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不低于3000亩。探索形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总结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推广方式,建立推进农机农艺相协调的合作推进机制,集成示范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配套机械装备。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支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切实推动解决农机“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等问题,努力改善全程机械化发展条件。建立省、市(州)、县(市、区)和部门责任联动工作机制。采取省级主导、市级推进、县级主体、部门组织实施的方式,开展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每年全省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面积400万亩,高标准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面积600万亩。整合省级相关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粮食主产县(市、区)投放,从着力解决全程机械化发展条件问题入手,开展农田基础建设,为农机规模化作业创造条件。县(市、区)政府要建立推进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统筹规划、打捆投放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体系,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评价考核与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产粮大县奖补和县级政府绩效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