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国产农机之殇:国民信赖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2016-09-09 中国农机网4640
核心提示:不久前,笔者在翻阅网友评论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农业装备跟外国比那叫一个渣,我这么说不代表我不爱国,用过农机的都清楚。
    不久前,笔者在翻阅网友评论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农业装备跟外国比那叫一个渣,我这么说不代表我不爱国,用过农机的都清楚。”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句话,无论客观与否,都不禁让人深思,原来国产农机和国外农机之间的差距已经这么明显了吗?到底是何原因让国民对国产农机这般失望?

    国产农机与国外农机最根本的差距在于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能力差距,但也避免不了一些客观原因,正如国二升国三。

    国二升国三后劲力不足

    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由国二升为国三的政策自去年出台以来,一直备受农机行业关注, 农机产品由“国二”到“国三”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协同统筹、合力推动。但是,目前在国二升国三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许多企业本身制造能力仍跟不上“国三”升级。当前,我国仅有10%左右的农机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余90%左右的产品相当于国外发达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与发达农机制造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其次,在“国二”升级到“国三”的过程中,维修和服务滞后,由于部分主机企业仍将精力放在国二产品上,服务人员技能提升缓慢,维修服务与销售农机不配套。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个成本问题,不少农机企业因为升级过程中成本增加,资金跟不上而“折戟沙场”。在我国农机市场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为了压低成本而忽视机械本身质量。

    实力是基础 质量是保障

    国产农机在面对国外农机或者是本土农机带来的压力时,会经常性的做出一种反应,那就是压低价格,以低价格来换取市场占有率,这就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在硝烟四起的竞技场,获胜者往往靠的是实力。

    质量管理在国内许多农机企业中经常是一项活动,常常听到企业举办什么“质量监督管理月”之类的活动,这种一时性的整改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一般都是质量问题多了、严重了才会强化管理,进行集中式改进,而一段时间过后又可能重回松懈状态,在我国农机企业中,质量管理未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全员与全过程化,而是沦为被动化、工具化甚至口号化、样式化。

    近年来,国产农机的竞争渐渐走向白热化,以“价格战”带来的成果在购买者看来却并没有多买账,毕竟谁都不想买来的农机经常维修,再加上售后维修服务的滞后,国产农机面临着重重挑战。要在这挑战中突围,技术与质量齐抓才保险。

    人才与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人才和技术是农机企业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也是目前很多国内农机企业需要突破的一道坎。要知道,我国在“国三”产品电控技术等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很难满足批量制造需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局限。所以,即便是市场不加,农机企业也要一方面引进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掌握好技术往往就能先发制人而不至于受制于人。

    技术有了,具备了制造能力,当然还要注重制造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的设计、零件的采购,到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企业需要层层把关,并且持之以恒,而不是突然兴致来了,就抓一抓质量。目前,我国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其实,当前我们农机企业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一个可以靠质量赢得市场的好时代,只要扎实实地做好产品、做好产品质量,就可以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就像勇猛机械的规模、实力在国内农机企业中也只算中等水平,之所以能超越国内其他同行、成为国内大型玉米领域的品牌,靠的就是对产品性能、质量和服务的不懈追求。

    结语:在我国,目前农机企业繁多,当然也不乏竞争力强劲的品牌企业,例如中国一拖、雷沃、中联重科等,它们拥有质量保证也在不断创新,在农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旧保持发展势头,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争取全球市场。相信在未来国产农机会将是国民的选择和骄傲,只有比国外农机做的更好才能获取国民对国产农机的认可与与信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