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旗下尼德拉公司的工人正在玉米田间劳动
中粮农业巴西桑托斯干散货出口码头中粮集团供图
泰国大米、越南榴莲、澳洲鲜肉……如今,中国市场上进口农产品琳琅满目。与此同时,外国人的餐桌上也摆满来自中国的特色农产品。不仅如此,中国农业还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通过引进来资金和科技,输出去投资和技术,在农产品贸易、对外投资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格局。
1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荷兰的樱桃西红柿、日本的水晶梨、澳大利亚的波尔山羊、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牛肉……越来越多的外国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从国外源源不断地引进,丰富着人们生活,也提升着中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引进国外农业技术的步伐很早就迈开。199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开始引进和研发“禽流感防治技术”,几乎引进了国际上全部已知的135个毒株。研制成功的疫苗,对国内防控禽流感疫情传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在仍在惠及中国和周边。由于提前立项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储备充足,其它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嫁接”国外先进农技的同时,中国不忘对他国施以援手。
非洲多哥的卡拉地区,常年驻守着中国农业专家组,玉米专家李华安是其中一员。为防止玉米株倒伏,在植株长到1米左右时,李华安在田间挨个指导农户在玉米根部培土。“让农户懂得简单的技术操作就能保住劳动果实。”李华安说。经过培土的玉米株在暴风雨中没有倒伏,当地农民信服地竖起大拇指。
怎样播种、怎样栽培、怎样防病虫害,中国的农业专家们手把手教授田间技术。农民萨伊热情满满,“采用中国种植技术后产量提高很多,今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研究所所长祝自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农业领域一直给予发展中各种援助。从索马里费诺力水利工程、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和鲁伏农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到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技术援助项目,中国践行‘授人以渔’的发展援助理念,为非洲等发展中提供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水平做出了贡献。”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进行,中国已经同30多个沿线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祝自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农业资源禀赋好、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沿线在农业资源、技术、产能、市场等方面各具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农业国际合作会成为中国与沿线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结合点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2布局全球优化开放格局
最近,中粮集团宣布,其旗下中粮国际有限公司将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Nidera)剩余49%股权,交易完成后,将全资拥有尼德拉。
祝自冬谈到,“大型跨国企业是全球农业资源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全球农业产业链的直接掌控者,是战略实现的执行者。我国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海外并购、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将经营布局扩展到国外。”
“收购将加速推进中粮全球化进程。”中粮集团总裁、中粮国际董事长、尼德拉农业董事会主席于旭波表示,“中粮集团旨在成为一家全球布局、全产业链的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此次收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买全球,卖全球”促进了全球粮食资源的合理分配。中粮通过收购整合,搭建了一条横贯东西半球、联结粮食原产地与消费市场的粮食走廊,将巴西、阿根廷、黑海的粮食,卖到了欧亚,将澳大利亚的牛排、意大利的咖啡豆和法国的葡萄酒送到了发展中的餐桌上。
全产业链布局打通了中国国内与国际。2015年,尼德拉玉米种子在中国试种,田间效果良好。中粮集团目前正积极地将尼德拉的优质种质资源、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成熟的生物技术应用经验引入到中国市场,改善中国品种结构。
在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中国企业承包的万亩农场里,大型采棉机正“轰轰”作业,洁白的棉田长势喜人。这片万亩农场由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经研银海种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同时,黄泛区实业集团还在乌克兰进行投资,建设了大型养殖农场。
“中国粮食的刚性需求在增加,但粮食增产给环境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因此为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长久,使农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境外农业自然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我国农业开放、河南省及黄泛区农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彦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到。
近十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走出去也给国外农业带来帮助。我们在塔国推广合理密植、膜下滴灌、植保等农业新技术,农场种植的小麦、玉米、棉花平均产量是当地农户产量的2倍以上,创造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的纪录。塔吉克斯坦干旱缺水,我们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当地灌溉用水短缺和水资源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陈彦亮说,社会责任是企业走出去时铭记于心的一项标准。
3外资纷纷抢滩现代农业
沿着北京长安街一直向东,经过通州与燕郊,便是位于河北省三河市李旗庄镇一个农业高科技园区的牧场——华夏畜牧的所在地。2011年,美国泰山投资亚洲控股有限公司携手包括欧洲乳品生产商穆勒乳业(MuellerMilch)在内的投资者,对华夏畜牧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美元。2014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美国泰山投资亚洲控股有限公司等财团又共同注资1.06亿美元。
“与泰山投资以及穆勒乳业的合作,将使我们有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升产能,为中国的客户提供更多自然、、新鲜,优质的牛奶及乳制品。”华夏畜牧总裁邵祈在谈到此次合作时这样说。
祝自冬分析:“通过引进外资,不仅帮助我国加快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同时,国内企业也很好地利用了外企在信息和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把中国产品更多地带入了国际市场,并从中学到了他们丰富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
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欧美的中小农业科技企业和相关基金瞄准了浦东的现代农业,希望通过企业的科技农业项目,在上海实现本土化创新创业和示范应用、产业化。
浙江桐乡落地7个农业产业项目,实现当地外资史上农业项目的零突破;山东枣庄将受穆拉德国际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12万亩石榴种植基地和一个生物科技产业园……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现代农业,优化和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结构,为中国传统农业市场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