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转方式,才能更强大——来自北京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2016-09-18 人民日报贺勇5170
核心提示: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单纯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单纯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升级。
 
QQ截图20160918135808
 
  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产业升级的要求,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等方面,合作社将如何发力?记者在农业合作组织发育较为充分的北京郊区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小“豌豆”长大
 
  产业链条既要伸向产前产后,也要“接二连三”
 
  众所周知,在农业生产完整的产业链中,通常最苦最累的是种植、养殖环节,而获利点却往往集中在销售环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合作社意识到这个问题,采取自产自销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拉长产业链条,让农产品的利润真正回归到农民手中。
 
  在京郊农业产业中,有颗“豌豆”很有名。这颗“豌豆”的客户遍及各地,在10多个省市拥有自己的制种和产销基地,它就是位于平谷区的荣涛豌豆产销合作社。“小豌豆能种出大产业,其实不单纯是种植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合作社“女掌门”张涛深有感触地说。
 
  早在2008年,张涛与丈夫就牵头成立了北京荣涛豌豆产销专业合作社,当时共有527户社员加入,成为平谷地区的合作社。
 
  第二年,合作社迎来了大丰收,张涛却没有过分喜悦。“虽然种植规模不小,但停留在产业,初级农产品受市场行情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太多。”她说,合作社每年种植的豌豆都固定卖给红螺食品、御食园食品,一斤才三四块钱,可加工成豌豆酥能卖到10多元钱。
 
  虽然面临资金缺乏的难题,张涛还是千方百计筹集了650万元,扩建了厂房,引进生产设备。2011年,荣涛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短短几年,“荣涛”年产值已达8000多万元,能够生产出10余种口味的豌豆酥。去年,合作社实现产值3800万元,利润700万元,当年为农户返还利润630万元。
 
  “如今我们的投资重点,就是利用现有的产业资源,来延伸豌豆产业链,依靠已经稳步发展的‘二产’加工业,带动文化休闲产业。简单地说,就是让城里人采摘鲜豌豆、吃上豌豆宴,通过农旅结合,迈向第三产业。”张涛又有了新的目标。
 
  通过种植业“接二连三”,让致富路越走越宽,这样的发展思路在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共识。北京市农委负责人介绍,过去合作社主要在农业生产的某一环节进行合作、提供服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合作社已进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合作不仅延伸至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整个流程,而且延伸到与之相关的二、三产业,通过多要素、多领域的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粮农改行

  调整结构既因地制宜,更要形成特色
 
  “以前收完小麦,紧跟着就种上玉米了,不过今年下茬作物换成了胡萝卜。胡萝卜和老玉米比起来,经济价值高了不少!”在顺义区李遂镇柳各庄村西的农田里,3台农机正在田间往返穿行。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老把式”韩玉斌,悠闲地蹲在地头儿树荫下乘凉。
 
  今年,在北京市农业局农机鉴定推广站的指导下,荣萍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试行“玉米+胡萝卜”的种植模式,预计亩纯收益能达2500元,相对于传统的“玉米+小麦”,收益提高约2倍;改为“土豆+胡萝卜”搭档后,亩纯收益能达到330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2.75倍。
 
  在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更加清晰,总体就是减粮保菜、发展特色产业。由于严重缺水,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水源保护区退出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到2020年,仅保留80万亩粮田、70万亩菜田,100万亩果园,农业用新水量由7.3亿立方米降到5亿立方米左右。
 
  “只有积极顺应形势、调整种植结构才能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昌平区孟祖村党支部书记朱广利介绍,村里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千亩连片的土地上,建起了600栋现代化日光温室和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大白菜、小油菜等蔬菜。
 
  “这个品种是以色列的,名叫齐达利,味道纯正,你尝尝!”温室主人刘长有曾是种玉米的老把式,可一年辛苦到头,每亩玉米地纯收入不到千元,现在一个棚的收入少说也有两万元。
 
  在延庆四海镇昔日种玉米的农田里,如今成方连片地开满了万寿菊、百合花。当地1200多名从粮农改行的“花把式”,用勤劳种出了大地花海,钱袋子也越来越厚实。
 
  泥湾村妇女刘桂琴将家里土地流转给村里的花卉专业合作社种植万寿菊,每年流转费6000元,两个月的采花期在合作社帮忙摘花,还能收入1.2万多元,赚回了以前辛苦一年的钱。
 
  近年来,北京各种特色合作社纷纷成立,种植结构由传统的粮食生产向杂粮、油料作物、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方向调整。目前,全市已有2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有475个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了农产品质量认证,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入社成员农户比非成员农户平均增收20%以上。
 
  农家乐变身

  提升农户技术和管理水平,打牢产业升级基础
 
  都说菊花是秋天的使者,可在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雷的眼中,菊花却是四季的“常客”。5年前,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务农,以食用菊花和有机韭菜等蔬菜为媒,将他的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得有声有色。
 
  周庄村的村民习惯了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王雷成立合作社后,手把手地带领村民种植无公害蔬菜。他不仅向村民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还将他们种植的蔬菜按市场价收购,扣除生产投入后,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社员不仅获得收入,还学到了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如今,慧田合作社拥有社员298户,温室大棚170栋。20余个品种的蔬菜年产量400万公斤,收入达350多万元。
 
  限于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单个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能力有限,可真正的种植和养殖还得靠他们来进行,“把一个个小散乱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市场主体,这是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中的职责所在。”北京市农委产经处处长任志刚认为,合作社通过把大家组织起来,为社员提供农资、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大家“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对内实行民主管理,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提高市场话语权。
 
  在密云区司马台新村,游客发现这里的农家乐与众不同,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建筑风格、统一的客用餐具、统一的床上用品……以往各自为战的民俗农家院变得“整齐划一”,俨然一个乡村酒店。
 
  村支书吕大如介绍,村里成立了民俗旅游合作社,小到一份菜单,大到收益分配、奖惩管理等,都实行统一管理。“各民俗户就好像是酒店的一个标准间,合作社成立的游客服务中心类似酒店前台,由服务中心分配客源。”吕大如说,有赖于这种分配模式,村里民俗户之间没有了恶性竞争,合作社在监督民俗户保证接待质量上也更有力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单个合作社仍然实力有限。北京市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来自京郊的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会员,标志着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单打独斗向质量提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转变。
 
  理事长冯乐平介绍,联合会通过整合政策、社会、市场资源,解决单个合作社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