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要义,农业综合开发只有把资源用到刀刃上,才可实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万万不行。
一要扶贫对象要精准。笔者近期到一个乡镇调研时,在一个村随机抽取6户贫困户进行调研,发现至少3户不是贫困户。有一户共6口人,2个劳动力,4个孩子,的已29岁,家里有3.3亩地,年收入在5.2万元左右,还养有3头牛,价值在3万元以上,农闲时在外打工,每天收入超过100元,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这是贫困户吗?还有一户人家,有4口人,两大人在家,两儿子读大学,户主是泥水匠,年收入10万元左右,房子上下两层,正筹备盖第3层,大小房间十几间,这又是什么原因致贫呢?如果硬要说是贫困,只能是无思路致贫,空有泥水工技术而坐守“贫困”。再有一户人家,户主是石匠,登记的却是“无技术”。
对此,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大调研力度,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规划田间水沟、水渠时不要一味追求“直如线”、“平如镜”,而是要兼顾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在规划机耕道时,还要兼顾少数偏远贫困户的出行方便;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中,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引导一些贫困地区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和家禽养殖,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是致贫原因要精准。个别地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竟将“爱人不在家”、“学习方法不当”作为致贫原因,这显然有违政策初衷。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利用农业开发指挥部常驻村组的优势,在施工闲暇之余,深入村组户进行调查了解,摸清贫困户致贫的真正原因建档立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和目标。
三是帮扶措施要精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地方不综合考虑劳动力、资金、技术,全村帮扶措施都是“两亩玉米,30只生态鸡”,这样“一船拖、一锅煮”显然不会奏效。
对此,农业综合开发应因地制宜,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制定好全村组及每个贫困户近期和长期的脱贫规划,并稳步实施推进。
另外,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和经济发展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搞“虎头蛇尾、公鸡屙屎头节硬”是不行的,抓而不“恒”就等于白抓。推进过程中,要围绕脱贫时间表、扶贫缓冲期、贫困户逐户销号三个重点开展工作。衔接、比对、统筹、使用好扶贫、民政、农商行等部门的建档立卡数据,掌握贫困户各类信息,既关注“减”也关注“加”,研究因灾、因病、因学等造成返贫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策。
总之,农业综合开发要在精准扶贫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发挥出明显的成效。助推精准扶贫能否继续深化,“最后一里路”能否走完,落脚点在于“尽心尽力”的科学规划和全力实施,关键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最终督促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