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4G·智慧圈”的走访中,我们畅游了智慧开封、认识了蓝天卫士、走访了智慧医院、体验了行车卫士。除了感慨河南移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之快,更期待越来越多的行业可以牵手物联网,服务我们的生活。
这一站,我们迎来了“智慧农业”。当“农业云”牵手传统农业,当大数据取代“靠天吃饭”,河南移动能否靠物联网征服黄土地?□
用“农业云”种大棚
按个开关就能养好花
“镇里刚开始搞大棚时,大家都观望。种种玉米、小麦还行,种新鲜玩意儿,都怕砸钱。后来‘农业云’推广了,搞大棚跟玩儿一样,就都种了。”
在许昌市天和农业种植大棚里,温度适宜,农作物长势喜人。据工作人员介绍,大棚采用河南移动“农业云”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感应器采集土壤的盐碱度、湿度、温度、有机无机物含量、灌溉水质,大棚的湿度、温度和光照等数据。
系统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向用户提供的种植建议和指导。如:棚内温度高了它会发出警告,土壤湿度低了它会提示。客户只需按个开关,做个选择,或是完全听从“指令”,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农业云”基于河南移动“云平台”,规划了自动管理、自动生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四大类信息化应用。目前,河南移动“农业云”提供农信通、豫农信、动物检疫申报等25项产品和应用,累计发展客户超过600万。
给蔬菜贴上“身份证”
另辟蹊径打开市场
“蒜贵的时候中间商赚钱,蒜贱的时候农民赔钱。赚钱时我们排最后,赔钱时我们在最前面。”蒜农李先生无奈地表示。
不仅大蒜如此,其他农产品也有此困境。究其原因,还在于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组织单一、分散,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农业云”,帮助农民朋友们打破了这种困境。“农业云”借助移动信息化方案,不仅帮助客户实现了实时监控,更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商品化管理,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
经销商、消费者扫描蔬菜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查阅蔬菜生长各个环节的信息,包括管理人员、产地、生产季节、投入品使用情况、检验情况等,投入市场后,广受欢迎。
据计算,信息化方案应用后,许昌蔬菜基地年产量比之前高出100公斤/亩,节约成本30元/亩,成交单价高出15元/箱。
在农业信息化的道路上“农业云”成了带头大哥
“河南移动于2015年同河南省农业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技术融合等方式,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河南移动工作人员表示。
“农业云”从基础调研数据出发,把握农业动态,分析农业种植不合理及落后因素,结合标准和专家决策,提出合理科学的种植、灌溉解决方案及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
目前,河南移动已在许昌、三门峡、郑州等多个地市建设了智慧大棚、自动灌溉等项目,有效推动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农业部及省内各级领导先后莅临许昌、三门峡等地参观指导,“农业云”为我省智慧农业建设及拓展起到了良好的龙头示范作用。
系统可自动采集大棚内的湿度、温度,实现了数据提取、分析和处理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