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表示,供给侧的问题多半与制造业有关,供给侧改革为制造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空间。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表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五大工程及六大重点领域都将直接推动汽车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放致辞指出,四川省要发挥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强省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为抓手,推动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持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始终是一个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必须努力建设制造强国。周少清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推进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作为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的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方向和路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周少清指出,制造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和供给侧方面。新一轮产业变革,重心在供给方,实质就是通过制造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供给对需求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要素的配置,来优化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制造业迈向新高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供给侧改革为制造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空间。”朱森第表示,目前制造业发展空间、环境都有待改善。《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近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力之举。
我国制造业存在六大主要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率增速过缓,质量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那么,六个方面改善需要从哪里着手?朱森第表示,经过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要从提率和质量入手,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优,进而满足各方面需求。
基于当前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判断,中国制造业必须摈弃原有发展模式与思维定式,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从创新、融合、绿色、服务中寻求新的发展。朱森第告诉记者,从供给侧看,基于制造业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一定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逐步进入制造强国前列。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描述的前景。
朱森第强调,《中国制造2025》力推供给侧改革,要调结构,推创新,促融合,育人才,抓改革,创条件。一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二是补给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和工业基础短板,扩大有效和中端供给。三是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释放微观主体发展活力。四是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化解供需结构错配矛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之年。陈放表示,四川省作为创新改革试验区,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正在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引进力度,以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陈放表示,四川省要发挥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强省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四川省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据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将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为抓手,推动提高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持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周少清表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制造业大省,在发展先进制造模式、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绵阳作为科技城,要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努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实现率先突破。
落实《中国制造2025》抓好“三个制造”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周少清强调,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主攻方向,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工信部去年启动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努力,形成并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加速我国制造业总体发展智能制造的进程。
《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效引导了社会各类资源有效集聚,促进了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周少清介绍,工信部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和发布了“1+X”规划。“1”指《中国制造2025》,作为行动纲领;“X”指11个指南,作为实施配套措施。目前,“1+X”规划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二是制定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细化分解了《中国制造2025》各项政策措施,颁布实施了一批配套政策。启动了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城市试点示范。三是加强对地方区域差异化发展指导。编制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2016年度)》,研究建立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积极引导地方产业差异化发展。
为什么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朱森第说:“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动力和改变,一是现代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满足定制化的要求、提率质量、优化环境、改善我们的作业环境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二是通过智能改造改变制造模式,改变为成本低、服务至上、环境友好的模式,这样才能适应发展模式的变化。三是能够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改变我们现在制造业的结构。”
朱森第强调,未来十年要抓好“三个制造”,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这些都离不开工业强基和质量品牌提升。
其中,绿色制造将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绿色制造重点任务有四项: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示范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应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试点。
通过服务型的制造,把中国制造业从现在的中低端和生产型制造提高到中高端。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调结构、促转型、构建服务+产品的模式,培育我们制造业发展的新能力。
那么服务型制造如何来推进?未来中国的制造业是什么样的制造业?朱森第认为,当下的制造业还是在销售产品,今后的制造业是服务+产品相结合。他说,现在我们是为了满足功能要求,将来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
朱森第同时表示,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策应的时候,还要同时关注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及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都有利于我们有效推进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发展。所以,要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和实施,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制造业里面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把制造业变成先进制造业,提供有效的供给。期间,国内的企业,要把以价取胜转变为以质量取胜,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国际市场,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一步一步由大做强。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本次论坛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主办,由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主题是“创新智造,绿色发展”,旨在为制造业深化改革建言献策,为企业转型把脉问计,打造一场“三化三性”,即化、国际化、服务化;专业性、先进性、高端性的高端学术交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