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中国9大农业区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出路是什么?

   2016-10-09 中国智慧农业网4940
核心提示:为了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以传统综合农业区划划分的9大农业区域,即: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内蒙古
    为了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以传统综合农业区划划分的9大农业区域,即: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华南区,甘新区,东北区,西南区,青藏区为研究单元,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采集了9大农业区2007年~2011年的包括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在内5大类31项指标相关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量化评价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对农业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2007年~2011年5年间,各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差距没有缩小;各区普遍面临农业现代化与农业资源环境失衡问题;甘新区、东北区农业发展对资源环境胁迫度加剧;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则有所缓解。

    研究表明,除西南区和青藏区外,各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均存在超负荷的农业资源环境保障压力(胁迫度>1)。从水资源来看,农业发展对甘新区、黄淮海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水资源有较大胁迫。从耕地保有率的5年变化来看,甘新区、青藏区近5年来有一定恢复,黄淮海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也有恢复的表现。从面源污染排放来看,黄淮海地区总氮、总磷、COD排放强度居首,农药和农膜的污染也比较大,这既与黄淮海区种养业强度大有关,也与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比重偏大有关。华南区及长江中下游区农药使用强度也非常大。


 
    综上分析表明,我国区域农业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区的耕地流失问题严重,化学投入品施用强度高;甘新区水资源短缺,地膜残留严重;东北区水资源短缺(但耗水作物水稻增长速度过快);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流失较快;黄淮海区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华南区耕地资源流失过快,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在区域种养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建议实施“水稻南恢北稳”战略。东北地区井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应逐步收缩,重点提升江河湖灌区水稻集约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西北地区应大幅度减少水稻种植,未来重点建设长江中下游、西南水稻优势产区,恢复水热资源匹配度较高的华南区水稻种植。

    二是实施玉米“稳北控南”战略。针对西南地区多在坡耕地种植玉米、对农业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局面,应采取适当对策,压缩该区玉米种植,转向生态林业、多功能农业。应巩固东北地区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区的优势地位,稳定增加专用玉米和饲用玉米播种面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排灌条件,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着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收缩北方半干旱区玉米种植。

    三是实施“蔬菜区域均衡”战略。我国人均年蔬菜占有量,蔬菜种植的化学投入品强度远高于粮食。因此,建议调减黄淮海区等蔬菜种植密集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强度,降低面源污染强度;缩减华南区南菜北运面积和规模;巩固西南区冬春蔬菜基地、黄土高原区、甘新区夏秋蔬菜基地,推进标准化、设施化生产,保障蔬菜供应总量、季节、区域和品种均衡。

    四是实施“养殖西移北进”战略。我国养殖业高度集中于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养殖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环境、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未来养殖业布局调整,应实施向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及甘新区扩散战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