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下称“市经管局”)对我市家庭农场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统计报告显示,家庭农场在我市各县市区均呈常态化发展,但与省内及国内起步较早的地方相比,发展状况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我市注册家庭农场535个
据市经管局副局长邓永朝介绍,近年来,我市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
“截止到今年6月底,全市被认定且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535个,比去年增加了102个。”邓永朝说,家庭农场数量不断增多,是我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大特点。连续几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将培植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出现并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此外,我市家庭农场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泛。从现有家庭农场来看,我市家庭农场可以分为4个大的类型,分别是种植业家庭农场、养殖业家庭农场、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和其它类型家庭农场。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粮食、油茶(茶叶)、烟叶、蔬菜、果品、药材、苗木等产业;养殖业家庭农场则主要生产经营生猪、肉牛、山羊、家禽和水产等产业;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生猪、山羊、家禽,水果、苗木+生猪等。
“在这些类型中,种植业类型的家庭农场最多,全市共有159个,占到总数的29.7%。”邓永朝说,而种养结合型的家庭农场功能最全,既能降低能耗,又能减少排放,且抗风险能力较强,这类综合型家庭农场目前在全市有119个。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在我市各个县市区均已常态化出现。以丹江口市为例,今年以来,该市共新增家庭农场31个,注册资金高达4188万元。而截止到目前,整个丹江口市的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达到100个。
“从我市情况来看,这些家庭农场跟全市的整体情况基本吻合,涵盖了种植、养殖及种养结合等模式。拥有升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经营范围涵盖粮食、柑橘、核桃和花卉苗木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生态旅游观光等,经营耕地6300亩、水面2800亩,年产值达到95万元,年纯收入26万元。”丹江口市经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
家庭农场成农民致富新渠道
“家庭农场已成为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了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成为农民致富增收‘新亮点’,有效促进了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家庭农场体现出来的功能,采访中记者得到这样一个评价。家庭农场带来的土地流转,没有造成农民的失业,反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在市经管局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目前我市家庭农场年经营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45个,10—50万元的有187个,50—100万元的有49个,100万元以上的有27个。这些家庭农场,多半跟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联,这也就意味着,家庭农场成了一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郧阳区青曲镇的伟超农场,平时每天都能吸纳附近30多人在农场里打工。“这些人大都是留守在村里的家庭妇女和老人,有些年龄甚至在60岁以上。”伟超农场负责人刘超说,即便如此,农场给这些工人开出的工资,女工每天不低于60元,男工每天不低于80元。
除了到农场里打工挣工资,很多农民还能每年领取流转土地的流转费用,还有一些家庭农场以合作社方式运作,每年要给农户分红。“有一些养殖业为主的家庭农场,附近农户还可以将自家的秸秆及散养的牲口卖给农场赚钱。”邓永朝说。
此外,大量的家庭农场还能为不少留守农村的农民提供固定的工作岗位。“我负责为农场喂牛,一个月给我开3500元固定工资,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元。”马明成是房县大木厂镇牵亿农场的雇工,而在此以前,他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除了能带动农民创收致富,家庭农场的出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率,也正因为如此,家庭农场或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一种全新模式。”市经管局局长张久国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普遍往城市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土地的闲置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但家庭农场的出现,大片闲置土地将会被再次利用起来,并且比农民原来的传统耕作方式更能发挥出土地的价值。
我市家庭农场发展尚处于粗放式状态
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在我市出现并发展,大都在2013年以后。短短3年多时间,我市的家庭农场数量有了很大变化,但整体质量并不算高。“与外地发展较好的家庭农场相比,我市的家庭农场发展尚处于粗放式状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狮子沟村荣天家庭农场负责人郝映宏说。
郝映宏参观过很多城市的家庭农场,在他看来,我市现有的家庭农场大都过于单一,并且很多农场的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独特亮点。也正因为如此,郝映宏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一个种养结合、农业与旅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农场。
对于全市家庭农场的现状,市经管局也做过相应调查和分析。产业化程度较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土地流转期限较短、人多地少以及经济状况相对落后等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了我市家庭农场发展与国内先进家庭农场之间的差距。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家庭农场发展有面积缺规模、有数量缺效益、有特色缺品牌的现象在我市现有家庭农场中普遍存在。“这跟我们本地的总体经济水平、自然条件都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的限制,让我市的家庭农场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也很难保持品质优势,从而导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效益不高。”邓永朝说。
除了市级主管机构对这些客观因素的调查分析外,一些县级主管部门及家庭农场主也在不断分析总结经验。房县经管局曾以该县巨高家庭农场为样本做过一份调查思考报告。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在我市很多家庭农场中都或多或少存在。
成立于2013年10月的房县巨高家庭农场,其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646万元,现有耕地1000亩、山林5000亩,主要包括黄牛、山羊、土猪、土鸡养殖及杂粮、药材种植等多个经营项目。而这样规模的家庭农场,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家庭农场中,可以算得上是综合性较强、实力较为雄厚的家庭农场。
然而记者发现,关于房县巨高家庭农场的这份调查报告共分为“近年来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与经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关建议”等四大板块。而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板块中,共罗列出农产品现代化程度低、成本高、效益低、请工难、人才匮乏、资金紧缺、销售渠道单一等5个部分。
该农场曾经以月薪3000元的价格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当地农民负责农场管理,但仅仅半年之后,这位管理者不惜毁约选择外出打工。而相同的窘境,在六里坪镇狮子沟村的荣天家庭农场同样发生过,高薪聘请的大学生因耐不住农村的寂寞,最终选择离开。
政府引导力促家庭农场良性发展
我市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在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一开始出现,便得到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技能培训、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手段,正如春风化雨般,促进着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
今年8月,市经管局组织举办了2016年新型农业主体培训班。召集来自各县市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培训。市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制、构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详细辅导。
此外,市经管局还对家庭农场如何规范财物管理、休闲家庭农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等内容展开培训。同时,对全市1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授牌,并给予这些示范家庭农场每个2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扶持。“2万元对一个家庭农场来说并不多,但这是一种鼓励方式,为的是鼓励更多家庭农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邓永朝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想办法加大对这些家庭农场的金融扶持力度。”张久国说,资金周转困难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应将家庭农场等同于小微企业对待,在资金投入上基于政策倾斜,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
与此同时,市经管局还建议进一步落实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进一步细化家庭农场扶持细则,在财政补贴方面,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家庭农场倾斜,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积极争取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