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统计局网站发布《统计局关于2016年粮食产量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统计局对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统计,2016年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12连增”,与此同时,进口量与库存量也随之攀升。
而在今年4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有关粮食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目前粮食库存居历史点,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相关部门一直在抓紧推进粮食“去库存”,尽快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两大主要原因导致总产量回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出现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谷物产量减少。《公告》显示,谷物产量56516.5万吨(11303.3亿斤),比2015年减少711.5万吨(142.3亿斤),减少1.2%。
在粮食总产量止步12连增的背后,播种面积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地下滑。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472.1万亩),减少0.3%。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4370.8千公顷(141556.2万亩),比2015年减少1265.1千公顷(1897.7万亩),减少1.3%。
当然,单位面积产量回落也是总产量上不去的一个因素。对此,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8日在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时也表示,2016年粮食产量下降同时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影响。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72万亩,因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34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33.2%;粮食产量因单产下降而减产70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66.8%。
而根据《公告》,2016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52.1公斤/公顷(363.5公斤/亩),比2015年减少30.7公斤/公顷(2.0公斤/亩),减少0.6%。
黄秉信分析指出,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和“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粮食单产为什么出现下降?黄秉信认为,一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统计,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减少3.6%。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增长10.7%。2016年,玉米平均亩产398.2公斤,是大豆的3.3倍,仅玉米改种大豆就可拉低粮食亩产约1.7公斤。二是农业气象灾害较上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夏粮、早稻因灾减产。秋粮生长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强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灾较重,部分农田反复受淹,作物倒伏严重。
而据民政部统计,今年1-10月份,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万亩,增长25.7%;绝收面积6218万亩,增加1719万亩,增长70.9%。
黑龙江成为粮食“产量王”
虽然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但从整体来看,2016年依然是丰收的一年,尤其是在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和“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而在上述发布会上,任正晓曾说,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他表示,一方面,品种结构缺陷导致大豆必须依靠进口,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国内的粮价已成为全球的高地,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导致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基于上述“三高”的相关说法,显然,中国粮食的“去库存”压力比较大。2016年粮食总产量出现下滑,会不会适当减轻这种压力,值得进一步观察。
伴随着粮食总产量出炉,从范围来看,今年哪些省份产量排在前列呢?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细梳理后发现,在31个省(区、市)中,粮食产量列前三位的是黑龙江、河南、山东,分别为6058.6万吨,5946.6万吨,4700.7万吨。另外,吉林、四川、河北、江苏、安徽的粮食产量也位居前茅。当然,从播种面积来看,黑龙江、河南、山东也分别列在前三位。
在“产量王”现身后,那么,粮食单产哪家强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单产王”由吉林夺得,其单位面积产量高达7402.4公斤/公顷,紧随其后的则是一线城市上海,其单位面积产量达7107.1公斤/公顷。记者注意到,也只有这两个省份,单产突破了“7000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