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坚持以发展中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国争取到了很多优惠待遇。但是,15年后,也就是今年的12月11号,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就要到期了。也就是说,随着保护期的结束,中国经济也要迎来一个新的适应过程。
那么,保护期的结束,是不是对咱们未来的农业发展也有影响呢?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
掐指一算,咱们加入WTO也就是贸易组织,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在今年年底,咱们就要迎来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定的15年的贸易保护期就要结束了。
那这个保护期结束之后,对咱们农民来说,有哪些影响呢?
根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规则,保护期结束之后,在关税和贸易配额上确实会有明显的调整,比方说,平均税率由221%减至17%;对于农产品(000061)税项5年内减至145—15%;取消所有出口补贴。除此之外,对小麦、粟米、稻米及棉花还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以开放市场。
听起来,这会给咱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其实事情要分两方面来看,世贸组织的一大任务就是要降低关税,提升国际贸易的活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农产品进口关税降低之后,咱们能够更便宜地从全球买到农产品,多样化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对的粮食有积极的意义。
细化到咱们的农业生产来说,保护期结束之后,咱们的确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国外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会降低,在国内市场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而和农产品相关的纺织业也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咱们面对这种变化就束手无策,哲学上讲,内因是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变化,咱们首先还是要练好内功。
其实国内农产品竞争力不佳的情况这几年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价格倒挂,进口农产品比国产的更便宜。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深层次寻找原因。
多年以来,出台了多种扶持措施,确保农业的稳健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咱们的收入,但是,在这些措施当中,包含了很多直接的价格补贴,而价格补贴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产业竞争力提升比较慢。其实,咱们这些年以来一直在调整扶持的方式,逐渐向绿箱补贴转变,也就是有针对性地扶持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所以,对于咱们来说,要意识到这种变化的紧迫性,同时有针对性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规模化,咱们现在所倡导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就是一个重要导向。通过凑零为整,大家可以集中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迅速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从目前来看,适度规模化经营已经势在必行。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咱们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竞争力不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逐步从靠经验走向靠数据,靠知识技术,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农业转型升级必然快速展开,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提供细致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如果各方面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从这种变化当中规避主要的风险,找到更多的机遇。
正所谓:贸易规则要调整,农业需要新动能。提升规模要及时,生产标准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