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国内深加工企业收购方面,近日各厂门口到货量增多(今日早间山东滨州西王厂门排队车辆219辆,诸城兴贸131车,诸城源发139车,成武大地71车),在企业整体看空的预期下,目前收购多维持正常的日加工用量,且保持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左右的库存,暂未开启动批量备货节奏。为了抑制到货量,各厂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其中,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区间收购价下调至1680-1770元/吨,较上周五跌20-40元/吨,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区间价下调至1400-1490元/吨,较上周五跌10-30元/吨,辽宁铁岭开原地区深加工企业二等玉米收购价下调至1460元/吨,较上周五跌30元/吨。
同时,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截止12月12日,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增至32.1万吨,较上周五16.7增15.4万吨。虽然广东港口玉米日均出货量在5万吨,较上周五4.5增0.5万吨,但12月13-16日,短短的三日之内,预报玉米到港量仍约有60.7万吨,玉米供应压力继续增强,打压玉米价格下跌,截止12月12日,广东港辽、吉产玉米成交价下调至1820元/吨,较上周五跌60元/吨左右,且按照今日南北港口贸易理论利润达到在120元/吨的情况下,预计广东港或仍存下行空间。截止12月12日,福建漳州港随着新船到港,港口散船库存增至9万吨,集装箱2700个,压制港口贸易商持续下调玉米成交价,漳州港东北产玉米价格1840元/吨左右,较上周五下跌40-50元/吨。
截止12月9日,北方四港库存已升至345万吨,较上周329万吨增加16万吨,较去年同期(12月11日)233.8增111.2万吨,而伴随着产区玉米面临集中释放的压力,港口中集港量只会增加,后期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仍将承压,弱势下跌。
另外,近期,由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优先保证东北玉米外运,并表示坚持铁路粮食运输不涨价,服务于粮食改革大局。11月中旬东北玉米铁路日装车已达到2800车,显著高于10月初的400车和11月初的1300车,至11月底则达到每日3000车的水平,东北玉米运输紧张得到一定缓解,同时,近期汽运运费较前期明显下调。在玉米绿色通道及多式联运模式等措施助力,产区玉米运往销区北粮南运进程加快,东北玉米大幅度抢占销区市场份额,再加上西北、华北粮源陆续到达销区火车站台,整体市场供应相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销区饲料企业在阶段性原料回归库存背景下,现阶段采购原料的脚步放缓,施压玉米价格,玉米火车站台价格明显陆续下跌,其中,以江西南昌站台为例,截止12月12日,江西南昌地区内蒙古通辽产新玉米火车运到站台价下调至1930元/吨,较10月底跌100元/吨,吉林产玉米1920元/吨,较11月初跌30元/吨,黑龙江玉米到站价1860元/吨,较11月初跌20元/吨,山西产玉米到站价在1950元/吨,较10月底跌30元/吨,河北产烘干玉米到站价在1950元/吨,水分15%,较10月底跌30元/吨,自然干玉米到站价在1920元/吨,水分17%,安徽、河南产玉米汽运到当地价格在1880元/吨左右,较10月底跌50元/吨,水分16%。
后市展望,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玉米产量为2.196亿吨,虽然低于去年的2.246亿吨,但产量仍属于近几年高位。据监测显示,截至12月7日的一周时间内,东北三省一区农户售粮进度为31%,其中,黑龙江36%、吉林23%、辽宁45%、内蒙古20%;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为29%,其中,山东售粮进度为31%、河南32%、河北23%。在春节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华北在外务工的农民将陆续返乡,东北部分“地趴粮”多数在节前集中卖粮,两大产区玉米上量高峰即将来临,再从需求面来看,春节前后,在企业节前备货结束之后,玉米需求进入淡季,业内也有不少人士预测,今年下游企业节前备货将整体较为理性,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玉米价格下跌仍为主基调。建议产区农户适时售粮,避免降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