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边防支队高塘边防派出所侦破了一起利用贴牌销售方式骗取巨额补贴的特大农机诈骗案,涉案金额达800多万元,抓获嫌疑人6名。这一出“狸猫换太子”的大戏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自家的农机却要贴上别人的牌子卖,这不仅仅是农机补贴实施的漏洞,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农机市场对补贴政策的依赖性非常大,关于这一现象的利弊分析,还值得我们去深思。
农机补贴推动农业机械普及
自2004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给予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每年中央财政都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地方补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热情,推动了农业机械的普及。
据统计,2004—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0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超过3500万台(套)。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3%提高到2014年的61%,推动了农机总动力快速增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和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两年来,农机行业各种弊端开始凸显,农机市场开始疲软。
农机市场对农机补贴政策依赖性大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农机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农机市场过多依赖补贴政策。
就像不久前宁波警方破获的特大农机诈骗案,为了谋取补贴,宁愿贴上别人的牌子卖自家产品,只因自家农机不在补贴目录上,没法享受“特殊”待遇。
此外,我国农机市场上,补贴目录的存在还带来产品生产选择问题。农机企业每年都会看补贴目录,有些机器性能与品质再好,若不在补贴目录上,企业生产和销售时就要考虑再三。
从农机诈骗案中可以看出,有的企业要赚的就是那些补贴款,而作为购买者,自然也更倾向于有补贴的产品。
因此,这种跟着补贴走的行为往往导致一些企业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市场规律。
农机购置补贴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一项惠农扶持政策,它并不能一直都存在,当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以后,补贴或许会逐渐减少,甚至没有。到时候那些一直以来依赖补贴政策的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
未来应弱化补贴效应专注自身实力
就目前来看,农机补贴一直都在调整,今年更是开始突出重点产品,那些低端、过剩、低附加值的产品不再进行补贴。
因此,企业不能像没断奶的孩子,浑浑噩噩靠着补贴过日子。
农机市场的竞争向来都是弱肉强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哪里都适用,如果不增强自己的实力,就会出现没学会吃饭就断奶的情况。
在刚刚过去的2016中国国际农机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国产农机正在实现自身蜕变,中国一拖、雷沃重工、时风等国内知名企业向展示了企业实力与创新成果,增强了国名对国产农机的信心。
所以,未来,农机企业应该摆脱补贴效应,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专注自身实力的提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才是企业健康生存之道。
结语:宁波警方破获的特大农机诈骗案惊醒了不少还在“沉睡”中的农机企业。
虽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还在实行,其相关调整也在继续,未来政策走向如何无定数。
但作为企业只需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农机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单靠补贴是无法长久发展的,企业若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力,终究是会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