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上,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调整后的补贴要求拥有承包地的农户必须把土地耕种与地力保护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打破政府政策意愿与农民实际行动不挂钩的格局;微观上推进农业生产流程体系标准化,同时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上做出系列改革和部署。通过补贴政策的调整提高南方养殖户进入养猪业的准入门槛,17、18年可能加大培育北方市场的生产能力。
划定耕地保护区,主要农产品保证供给面积,扶持各地区优势的农产品,让市场需求说话,把农业生产经营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2.优化国内粮食库存,优化农业经营杠杆,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补齐制度、技术短板。
优库存:要确保合理国库储备规模,既进又出、动态调整;涉及到粮食企业,加强仓储能力、物流体系建设。优杠杆:改变农业高度、单一依赖财政投入的现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通过农业政策机制的创新吸引金融银行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调动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整合农业投资公司集中投入,培育新型主体。
降成本:首先,要降低化学投入物成本(主要是化肥农药);第二,降低人工投入、劳动力成本,提高机械化水平,;第三,降低土地成本,深化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明确经营权的权能,给农民充分赋权,土地流转使经营权集中,适度规模化经营。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已经占承包地的1/3,要继续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地方试点到推广总结,上升到法律层面。
补短板:农业科技创新,解决农民的科技难题,补齐制约发展的建设和服务短板,如水利、基层服务;粮食企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三大产业在农村、农业协同发展,如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新政策机制方面,继续推进如农业补贴制度重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现代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
3.投资建议:
中央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到重要高度,从原来的以“量”取胜转向质量为“先”,着力推进绿色农业,逐步向市场需求转变,同时补贴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土地“三权分置”、土地确权等多措并举,提升我国农业经营效率,提高国内农产品价格竞争力。我们认为,中央为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国内农业经营创造良好环境,绿色、高品质农产品的占比会有效提高,土地集约规模化经营进程加速,并且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培育支持加大,拥有良种、良药的企业也将充分受益。随着价格机制的理顺,农民增收,研发-营销型的产业链将实现良性循环,利好象屿股份、隆平高科、登海种业。